新华社评论员
近日,国务院召开省区市人民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部署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会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做好的七项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这既是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之策,更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长远之计。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外向型企业经营困难,但也有不少企业仍然保持稳健的经营状况,有些企业出口还逆势增长。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结构优化,市场竞争力明显。换言之,一旦遇到外部经济环境恶化,企业便风雨飘摇,正说明企业素质不高,产品结构同质化且没有竞争力,难以抗击市场大潮的冲击。当前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机遇。各类企业要抓住和利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国际产业转移这个机遇,苦练内功,加快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强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就要坚持不懈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市场占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只能来自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核心技术。即使外围市场有所变化,核心技术也是不可取代的。当前,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地区,凡是前几年转型早、技术升级快的企业,基本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不少还逆市而上,趁机扩大市场份额。而规模小、无技术、无资金、无品牌的企业受到冲击最大。这场金融危机给我国的主要启示之一,就是“中国制造”必须加快转型,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以“中国创造”赢得市场。现在国家已明确提出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产品出口。要把中央的政策吃透用好,争取使我国的自有品牌经过风雨磨炼成为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关键要靠技术过硬的人才。当前世界经济调整为我国加快结构升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带来一些机遇。目前国外一些知名企业纷纷裁员,有的甚至经营困难而倒闭。这对我国自主品牌“走出去”是机遇,对国际高层次人才“引进来”也是机遇。要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让国际优秀人才到中国生根,让先进技术在中国转化,从而使我国许多企业存在的产业升级“人才瓶颈”得以突破。
同时,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一定要练好“内功”,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外部需求减弱,企业创造效益的困难加大,这是客观事实。毋庸讳言,金融危机暴露出我国企业长期存在的基础管理粗放、战略规划短期化、偏重低成本扩张问题。企业要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压缩管理费用,向管理细节要效益。在实行财务从紧、压缩费用、精兵简政的同时,要有效安排剩余人员,为未来发展储备和保存实力。
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服务。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要加强协调,狠抓落实,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落实到位。要建立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加强督查,切实抓出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发现和把握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在充分发挥政府应对危机的主导作用同时,要有效激发和调动企业的能动性。要特别加强对市场自主投资的鼓励和引导,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鼓励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把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