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的6日,在浙江省台州市的许多社区和村庄,都能看到这样的场面———民警和广大群众围坐在一起,或问或答,气氛热烈,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
从2006年9月开始,台州市公安局把每个月的6日定为全市的“警民恳谈日”。
作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到目前为止,“警民恳谈”已举办了6600余场次,投入警力2.3万人次,参与群众22.6万人次,征求意见和建议3万余条,帮助百姓解决问题两万余个。
11月6日上午,公安部举办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事迹报告会,记者在会议间歇采访了台州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陈棉权。作为“警民恳谈日”的创始人,他风趣地说:“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就必须搭建一个沟通群众的渠道,拍好老百姓的"马屁"。”
办好小事群众满意度由“老末”跃至榜首 长期以来,台州市的许多百姓都认为工作最辛苦的是公安民警,然而百姓意见最大的也是公安民警,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位列全市党政机关的倒数第一、第二,最好也就是倒数第三。这让自2005年就任台州市公安局局长的陈棉权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和调研,台州市公安局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正是由于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小事没有办好,缺乏与群众的沟通,才使得民警们忙忙碌碌干得那么辛苦,却得不到百姓的认可。“如果我们不知道群众期待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无从谈起的。”陈棉权说。
基于这样的考虑,2006年9月,台州市公安局把每个月的6日定为全市的“警民恳谈日”。在警民恳谈中,群众提出的大多是琐碎细小的小事:狗患、出租房整治、围墙加固、环境噪声、不健康网吧……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对此,陈棉权颇有感触地说:“这些事对民警来说也许是司空见惯、微不足道,却件件关乎百姓民生。如果没有办好,百姓肯定是有意见的。反之如果办好了,党和政府的威信也就树立起来了。”
陈棉权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三门亭旁派出所开展警民恳谈活动时,一位好心的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民警提出能否上门给卢某办理身份证。原来,三门石滩村村民卢某因14年前一次意外下肢瘫痪,终日卧床。他想托人去县里帮忙领低保补贴,无奈身份证已过期,无法领取,为此焦急不已。主持恳谈活动的民警当即表示给予解决,次日,该所教导员开车接卢某到派出所办理了二代证。一次恳谈竟然解决了家里的一个大难题,看到这一幕的村民均感动不已。
老百姓获得了实惠,对公安机关的工作也就满意和支持了。2006年、2007年,台州市公安局连续两年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万名群众评满意机关”活动中,从以前的倒数第一进入同类机关第一名,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原生态”警民恳谈“三不受限” 在台州市衙门巷社区举行的一次警民恳谈会上,附近小区的几位老先生认为,小区最近发生的几起入室盗窃案完全是因为小区的围墙太矮,并且离楼太近所致。他们希望开发商或者物业管理处增设防护设备,但遭到了拒绝。他们就在警民恳谈现场把问题反映给了民警。
这并不是公安机关必须要管的事儿,但围墙如果真修的有问题,对居民的安全确实是个隐患,民警阮林根当场答应,这两天一定抽个时间去小区看看。通过实地勘察,阮林根发现,小区的围墙有几处确实离居民的阳台太近了,成年人只要徒手就可以轻松翻过。于是,阮林根来到了小区的物业管理处,建议安装铁丝网。当天下午,他又找到了开发商,经过多次协商,开发商同意出资为小区加装铁丝网。
既然敞开大门让群众来,群众说的任何问题都得耐心地听、认真地记。对百姓反映、提出的问题,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的,要认真听取,能答复的立即答复,不能立即答复的,回去后立即研究并及时反馈;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的,也要记录下来,跟有关部门联系,为百姓当个“红娘”和“二传手”,这是陈棉权给参与“恳谈”的民警定下的规矩。
陈棉权表示,设计“警民恳谈”的载体时,必须要群众喜欢、民警也愿意接受,否则就是做秀,就会昙花一现。为此,台州市公安局要求,恳谈时间全市统一,每月6日之前,民警在社区(村居)张贴“警民恳谈公告”,告知居民、村民恳谈的时间、地点等事项,动员群众积极参与。而恳谈模式则是全开放、原生态的,恳谈对象不受限,“谁谈都可以”;恳谈内容不受限,“什么都能谈”;恳谈形式不受限,“怎么谈都可以”。
率先提出“破小案”群众安全感倍增 “老百姓最关注什么,反映什么问题最强烈,公安机关就要整治什么;老百姓最痛恨什么,公安机关就要狠狠地打击什么;老百姓最期盼什么,公安机关就要做什么。”这是陈棉权经常挂在嘴边的三句话。
在台州,盗抢案件一直占刑事案件总量的近90%,由于警力不足,为了保证破大案,只能用10%的警力去应付90%的案件,而90%的群众都认为真正影响安全感的,是量多面广的盗抢案件。“长此以往,百姓对我们没意见才怪呢。公安机关不仅要破大案,更要破"小案"。”陈棉权说。
前年,台州开始流行电瓶车。然而一段时间,陆续有居民的电瓶车被盗,村民们对此怨声载道。就在盗窃电瓶车案件频频发生的时候,一封中学生的来信寄到了陈棉权的手中。孩子在信上说,家里的电动车被盗了,派出所一直没有把小偷抓到,这让他十分失望。
孩子的来信以及百姓在恳谈过程中对电瓶车频频失窃的怨气,引起了陈棉权的反思,2007年他率先提出了“破小案”的理念,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一场“反盗窃、促和谐”的专项行动,特别是针对较为突出的几类盗抢问题,推出了全国首创的“黑车断油”以及电动车反盗信息备案等方法,使台州市盗抢案件的发案率大幅下降,获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就要把工作干到百姓的心坎上,从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做起,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和百姓的需求对上号,也才能提高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陈棉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