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3.55亿豪饮口子窖 外资入主白酒业再下一城
本报记者 林晨 广州报道
“美国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的确已经完成对口子窖业25%股权的收购,这笔收购设计的金额为5200万美元(约折合人民币3.55亿元)。
据悉,该项收购已于今年9月完成。这是继泰国TCC、帝亚吉欧、轩尼诗、瑞典V&S入主本土白酒企业后的又一笔外资并购。
“这次高盛入主口子窖更多的是财务投资,与此前的外资进入有本质的差异。”17日,资深白酒专家铁犁对本报记者表示,高盛进入口子窖其实是加重对实业投资调整的一部分,而口子窖则是希望通过高盛的财务投资,推动企业的战略调整。
外资意图
在全球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高盛积极入主口子窖,证明了中国白酒行业存在着巨大的魅力。
铁犁表示,目前中国白酒市场的年销量已经突破千亿元,且每年仍以12%的速度持续增长,其中高端白酒的增长速度更是达到20%以上。“但是因为文化和酿造工艺的差异,外资进入白酒行业的门槛较高,往往只能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
从2005年开始,外资开始大举进入中国白酒领域。2005年,世界五百强之一的“泰国酒王”——TCC出资5500万元整体收购玉林泉酒业,拉开了外资进入中国白酒行业的序幕。
2006年底,全球最大的酒业集团——帝亚吉欧受让水井坊第一大股东四川全兴集团43%的股权,通过此后的股权转让,目前帝亚吉欧已获得四川全兴集团49%的股权。
“这次收购是帝亚吉欧的战略性投资,虽然没有实现绝对的控股,但可以通过此次投资介入到整个水井坊的运营和管理中,并作为中国整体战略的一个补充。”铁犁表示。
在此后的两笔外资收购当中,中国白酒巨头剑南春则成为了主角。2007年5月,隶属法国路易威登集团的酩悦轩尼诗酒业公司与剑南春达成协议,以近1亿元的价格控股后者旗下的文君酒厂;今年3月,剑南春再次出手,与瑞典V&S合作天成祥,后者获得51%的股权。
两个产品在合作后,一改以前的品牌形象。天成祥与文君酒的销售价格一下被提到了600元以上,价位直接与茅台、五粮液比肩。
“轩尼诗和瑞典V&S的合作模式采用的独立运营,运用外资的品牌操作模式打造本土的白酒品牌,并通过轩尼诗和瑞典V&S在国内成熟的高端酒的销售网络彻底改造白酒的传统销售模式。”铁犁认为,这两家外资寓意在于通过自身的运作,对白酒进行升级改造。
“而此次高盛入主口子窖则完全是出于财务投资,高盛是一家投资银行,没有实体作为支撑,所以只在乎投资收益率。”上述接近口子窖高层的人士表示。
中外资间的相互试探
“其实上述投资模式,财务投资是最为保守的,而轩尼诗和瑞典V&S对品牌的升级改造是最为冒险的。”铁犁表示,高盛和口子窖的整合对于双方来说成功率较高,但收益率相对稳定,其实口子窖对于高盛的需求主要来源于资金。
据业内人士估算,口子窖的年销售额在10亿元到15亿元之间,属于白酒市场较为成熟的品牌。“但是,从2006年开始,口子窖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口子窖在华东地区的销售受到了苏酒的挤压出现了萎缩。”上述接近口子窖的高层表示,如果口子窖想上新的台阶,就需要对整个体系进行调整,由此需要大量资金支撑。
“口子窖引入高盛还是想借助高盛的背景,最终实现在资本市场的图谋。”铁犁认为,所以高盛不会对口子窖的经营做出太多的调整,口子窖的基本面不会发生重大改变,风险较低。
而帝亚吉欧与水井坊的整合,则被认为是更为紧密的战略合作。水井坊副总经理许勇此前对本报记者表示,除了财务的投资外,水井坊还更多与帝亚吉欧在技术领域以及市场层面进行整体的合作。
“但是轩尼诗和瑞典V&S与剑南春的合作则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首先中国白酒以中国文化为核心诉求,与洋品牌原有的推广渠道和受众人群具有一定的差异化,且销售的模式也有很大的差异。”铁犁表示,轩尼诗的文君酒虽然投入了一个多亿的市场费用,但是目前效果微乎其微。
剑南春董事长乔天明在与本报记者谈及与外资合作的问题上也表示出了一定的茫然。乔天明认为,外资进入白酒行业以及白酒与外资的合作,都是双方的一次试探,很难在短期内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铁犁则表示,外资熟悉中国白酒还需要很长一段过程,文君酒、天成祥以外资为主导的品牌要想成为市场的主力,则需要至少5年时间进行市场培育。“当然,随着中国白酒国际化的推进,外资进入中国白酒行业的趋势不可逆转,但速度应该不会太快。”
由于中国白酒企业很多仍是地方的国有企业和支柱产业,进入的门槛很难在短期内打破。而正是因为上述多方面的原因,泰国TCC集团在古井集团和西凤酒公司的整体收购中均以失败告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