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加油站最好的时光:降价潮倒逼油价机制改革
本报记者 吴鹏 叶一剑 成都、北京报道
11月17日下午4时,正是上下班的高峰期。
“成品油降价两毛之后,我们每天能够多卖出1000升。”胥昌明说。
一个月之前,胥昌明和崇州市其他20多家民营加油站一样,面对着油价高企、两大石油巨头卡紧油源的局面也曾经一筹莫展。
“我们的自救之道就是到陕北的延安进油,和他们合作十多年了把1700公里的路上成本除去,折算下来每吨成品油仍然要比中石油、中石化的少500元左右。这样就还有得赚。”胥昌明说,“10月中旬,看着油价一天比一天低,中石油、中石化方面其实也找过我们,让我们帮他们卖油,但是我没有同意。”
“我9月中旬开始正式接手成立民营加油站成立商会的事宜,当时他们信誓旦旦,我们还联合了近300多家遍布四川的民营油企。但是到了10月底,眼看着的报批就有结果了,他们那边又冷下来了。”10月31日,四川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廖华表示自己不能理解这些民营加油站的“短视”行为。
9月上旬,四川省众多民营加油站因供油受限,准备成立商会,以《反垄断法》联合维权。发表公开信:我们成立商会不是为了和中石油、中石化对着干,而是为了更好地尽社会责任。“实现我国石油市场主体多元化,石油来源多样化,石油价格市场化。”廖华律师当时在公开信中称。
“现在看来,成立商会这个事情要缓一缓了。”廖华律师11月17日说。
“以前是曲线自救,这两天,陕北延安的地炼厂自己送油给我们了。”胥昌明说。
和崇州的胥昌明们的进油渠道不同,依然要靠中石油、中石化供油的大邑县、蒲江县、新都、龙泉等成都近郊区县各民间加油站,尽管也在“暗度陈仓”,但对记者的询问却噤若寒蝉。“不敢让中石油那边知道我们也在这么做。”一位民营加油站的老板说。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