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的最时代
■本刊记者/罗屿
金融风暴会让艺术品市场大萧条,还是会让更多的艺术珍品流入市场?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2008年11月3日,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原本打算以第一主角身份登场的毕加索名作《小丑》,由于主人临时变卦,撤出了拍场。
《小丑》的拥有者,是在上世纪40年代以1.2万美元将此画购入的。这次,苏富比的估价翻了几千倍——3000万美元。但收藏者大概也像毕加索画中的小丑一样,托着下巴冥思苦想了好一阵,最终还是把它揣回怀里。
在这场金融风暴里,股票和房产迅速贬值。艺术品市场也比之前萧条。虽然拍卖场里人来人往,热闹依旧。只是举牌者少了,大家只是观望、思索、判断、猜测。名家名作,不是遭遇流拍,就是价格低到让主人挠头。《小丑》的所有者,大概正是受了这些负面消息的影响,在经济萧条的日子里,宁愿把它挂在墙上,端着酒杯玩味欣赏。
也是在11月初,宋庄艺术村的画家们临时搭了个大棚,1700多幅画作一个挨一个挂着。门口立了个木头牌——“宋庄艺术节”。今年,90%的作品标价只相当于去年的一半。艺术家们给作品标价,采用的多是加法原理:多年来受的教育、吃的苦头、解决温饱的费用以及心理期待,四项相加。眼下的经济形势,却让他们的期待与信心沉入谷底,于是才标出了一个个“跳楼价”。
金融海啸下,艺术品市场真的开始衰退了?
仍属于富豪的游戏
很多艺术品行家,面对坏消息倒是很坦然。他们说,那不过是“冰山一角”,如今的艺术品市场,拍得高价的,并不在少数。
10月中旬,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做成了一笔大交易,当代著名画家吕西安·弗洛伊德为另一位大师弗朗西斯·培根画的肖像,被拍出了540万英镑。之前,克里斯蒂刚把莫奈名作《睡莲》以4000万英镑卖给了俄罗斯大亨、切尔西足球俱乐部老板阿布。
阿布是出了名的爱艺术。不久前,他还买下了弗洛伊德的另一幅作品《睡着的救济金管理员》以及一套培根三联画,共斥资6000万英镑。当他的模特女友达丽娅·祖科娃建议,在年份不好的时候,不如开家艺术画廊,放松一下神经。他也是二话不说,掏出1亿英镑扶持女友的文化事业。
像阿布这样一掷千金的富豪不在少数。纽约刚刚举行的佳士得、苏富比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很多大师级的作品都打破了以往的成交纪录。俄国艺术家马列维奇的《绝对主义的创作》以6000万美元成交,法国艺术家窦加在1879年所作的《休息的舞者》,成交价达3700万美元,挪威艺术家蒙克的《吸血鬼》拍出了3812万美元,高出预估价近1000万美元。它们的买家或许没有阿布出名,但绝对也都是全球富豪榜中的成员。
几年前,画家艾未未曾说:“艺术品投资,是个疯狂的、属于富豪的游戏。”而经济危机时期最大的“输家”,怎么也不会轮到富人。逐渐走低的物价,反而让他们手中的钱更值钱了。因而,富豪们的日常生活并无实质性变化。据说,阿布仍在等着他2亿英镑订制的长168米的游艇“日蚀号”开回家;“钢铁大王”米塔尔,也在忙着装饰他刚刚在伦敦市中心置办的豪宅;伦敦各大珠宝行的生意也是特别好,100~2000万英镑的大订单比比皆是。
艺术品市场上,刚刚举行的英国艺术与古董交易会、法国艺术节也是热闹非凡。富豪们照样开着他们的私人喷气式飞机、9层游艇赶往现场。在开幕派对上,享受225英镑一杯的鸡尾酒,大吃大白鳇鱼子酱、玫瑰水薄荷果冻、绿茶果汁冰糕。主办方为帮助大家扫除金融危机带来的阴霾,还安排富豪们三五一组,大玩寻宝游戏。他们要找的小宝贝,都是价值数万英镑的钻石项链。
或许有人会说,未被金融危机打垮的,一定都是那些从事化工、煤矿之类的富豪。但伦敦一家金融公司近来却宣告说,要拿出2800万英镑投资艺术品。他们以事实作为依据:“如果三年前,你投资了10万美元在雷曼兄弟、福特,或是通用汽车,现在或许只剩下1万美元;如果三年前,你花100万美元在佛罗里达、加州或是亚利桑那买了一套房子,那么现在它可能只值50万了。但如果三年前,你花10万买了毕加索、梵高的画,也许今天它会值20万。想想看,你还能将它搬回家慢慢欣赏,朋友来访时,还可得到一大票赞美,你的虚荣心也被无限放大了。”
美国财富分析机构Prince&Associates最近有个“消费调查”,其结果一定会让全球的艺术品拍卖行信心倍增:在资产超过5000万英镑的富人中,80%计划今年要花更多的钱。有些富豪还很耐心地注明:趁着房价、超音速飞机价格下跌时,大肆买进。艺术品投资当然也是同样道理。
至于之前他们中的有些人在各大拍卖会上按兵不动,始终不举竞价牌的举动。大概也并非像悲观论者推断的那样——“玩不起,只能到此一游”。在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他们不过是在分析:何时买入赢余会更多。就像买房、买飞机一样,富豪们对于每一笔投资,都是很有眼光和计划的。
危机之下暗藏机会
金融风暴下,富豪们的艺术品买卖相对之前更谨慎了。而一小撮中产阶级投资人,现在则无暇在高雅艺术上分心,他们更关心的是工作和奖金。因此,艺术市场没有之前火爆也就成了必然。
11月初,由搜狐文化中心打造的“新生活论坛”,第一期的话题就设定为“风暴眼里看艺术”,邀请了多位行内专家探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与未来。与会的几位专家都认为,近10年来,中国的艺术市场只能用“虚火旺盛”来形容,价格高得让人瞠目。而最近国内外拍卖行的相对萧条,反而能帮助挤压泡沫。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一些书画大师的作品价格相当低,如齐白石的作品每平方尺至多不过10元,张大千的作品卖100元一幅,傅抱石一幅画的最高标价为80元。徐悲鸿的《松鹰图》1961年的售价仅为230元。
1989年的“现代艺术大展”上,张晓刚的一幅画卖了1万元人民币。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简直太富有了”。也是那一年,王广义为自己的作品卖价晋身5位数,激动得双手直颤。到了现在,他们的一幅作品,动辄就要上百万美元。当金融危机把艺术的虚火浇灭,一切回到最质朴的状态,大概会有无数收藏家、投资者,在心里问上一句:它们值吗?
或许,就像艺术评论家费大为所说:这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金融危机下,盲目的炒作、交易会减少,一些“名不副实”的作品,价格降下去将是必然。但是,这对于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反而是个好的信号。就像1929年华尔街大崩盘时,下跌幅度最大的画作,几乎都来自那些“一夜成名”的艺术家。而艺术大家的作品,震荡程度并不明显。
安迪·沃霍尔那个玩波普艺术的怪老头曾说过:“这世上,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因为艺术世界就像一扇旋转门,艺术家转进去就能获得承认。关键是,转出来后,会怎样。如果在未来几十年,还能保持市场价值,一定就是名家珍品。”
11月初,国内的一场拍卖会上,张大千的一幅《太乙观泉图》最终以616万元成交。其另一件作品《峨眉华严顶》也拍得了324.8万元。业内人士给这两幅画的评价是:用笔精细,设色清润,泉流溪水勾勒一丝不苟,夹叶树枝笔笔精到,完全是大师所为。张大千真迹拍得高价,刚好也验证了专家们的说法——经济危机,正是淘涤出真金的时候。
艺术品市场不同于股票、黄金市场。它对经济的反应是滞后的。往往是在两三年后,才会真正有所表现。于是,在一切难有定论时,有些专家开始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把上世纪几次世界性金融灾难分析一遍后,他们放出了一个让艺术品投资人倍感快乐的消息——金融风暴,往往会促进艺术品流通。灾难来临,恰是艺术资源最丰富的时候——有些人会通过出售藏品,为自己赢得资金。
事实也是如此。雷曼兄弟破产不久,CEO理查德·富德的太太凯斯琳便拿出她收藏的6幅当代艺术画作进行拍卖。凯斯琳向来痴迷艺术,且是个收藏大家。她说,这次的拍卖只是开始,之后,她还会拿出更多、更罕见的藏品投入市场。
其实,雷曼公司本身也像是个艺术博物馆,藏有3500多幅艺术作品。顶尖的当代艺术家如村上隆、玛琳杜玛斯、安德烈亚斯、麦克凯利、摄影师缪尼兹等的罕见作品,在这里都能看到。随着雷曼的破产,这部分收藏也将会被出售。而之前,雷曼已在其中精选了600件,进行了一次全球巡展,作为拍卖前的预热。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因为,这是一个危机与机会并存的时代。未来艺术市场的走向,将遵循经济规律,无人能够改变或阻挡。而收藏者、投资人以及艺术创作者,所能控制的,唯有自己的眼光、理念、信心和欲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