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书议
有人预言,欧盟、美国等经济实体发达国家的经济预期性衰退即将到来,很多国际游资顺势涌入中国,固然中国资本开放程度较低,可是通过其他通道如贸易结汇、捐赠、投资、货币抵押贷款、地下钱庄等途径涌向中国资本市场。
类似于日本80年代末应对金融危机,日本当局亦是采取强烈政策本币升值、紧缩信贷,以至大批企业工厂、股市、房地产业以及金融业陷入困顿,失业人数剧增,通货膨胀加剧。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毅然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了,欧盟及美股市大跌中国也随之惨遭重创。照此推算下去,中国当前因外部经济而逆转下行的趋势可能更大,加上今年南方地区遭遇罕见暴雪冻雨天气,大抵会在二月份或三月份加剧通货膨胀的各种外在因素,启动减税机制应对经济潜在危机时机适当。从改革开放以来税收比率增长来看,仅1998年至2006年年均税收增长率为经济增长率的1.7倍,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49442.73亿元,比2006年增加11806亿元,同比增长31.4%。而据《福布斯》杂志近日发表的2007“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显示,中国税负仅次于法国、比利时,名列世界第三。不管是否真的存在“税负痛苦指数”有那么高没有,真实的却是税收增长严重的超出了经济增长的速度(税收弹性系数即税收收入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指标在0.8-1.2之间属于正常),这就有点过于“苛税猛于虎”了,这难道不该减少或消减税收比率以激励经济体发展和改善民生吗?
减税不只是一个国家在采取,在经济危机年代有发达国家在尝试这样做,在经济高速增长期,还有国家在实行减税政策。如经济高速增长的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税收不但较低,而且为了激励各经济体的强劲发展,政府大力补贴,以缓解就业压力。经济危机时期,如美国里根政府时期,采取较低的税收政策,税率从1980年的70%到1982年降低到28%,1983年经济开始恢复,政府税收不但没有降低,还从1980年代初的每年5,170亿美元大幅提升至超过1万亿美元。这也为90年代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夯实了根本性的基础。在我看来,减税又让联邦政府的税收收入比原来多出一半左右,并不在于政府只看降低税率政府眼前利益损失,而是看社会经济体实际中创造了更多更大的价值。打个简单的比方,一个中小企业,本来需要上缴税额需要100元,你降低到只交30元或更少,那么企业就可以用这少缴的税额用在改善企业生产、环境以及工人薪资待遇上,企业生产规模可能就会壮大,并且带来更多的利润,如果从“一座山”的经济利润中,你拿到的税收肯定多。如果还按照100元缴税,甚至往上有加无减,企业主可能就会剥削工人工资,当剥削到工人承受极限时,企业还没有达到盈利的目的,他们就会宣布破产或倒闭了,工人也得下岗,这岂不是“杀鸡取卵”?
如果明白减税的好处和长远利益,那么中国当前迫切需要的就是减税。
减税易于激励经济体蓬勃发展。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GDP、税收和进出口额均占全国的50%以上。同时也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解决了75%以上就业岗位。在外部经济景气衰退、国内银根紧缩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这些民营中小企业生存成本加重。减税却可以让这些中小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并保持就业率的提升。如果政府无视这些中小企业的存在价值,一旦国外经济滑落,国内最先受到攻击的就是这些企业,中小企业的命运不但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还波及到就业率、以及工人收入的问题。其实变通看待这个问题,对企业减税,会取代企业以廉价劳动力的模式实现企业利润,这也是间接的还利于民(劳动力工资收入增长)。
减税利于减压通货膨胀。200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了4.8%,CPI涨幅连续10个月超过3%的警戒线,其中8、9、10、11、12月份5个月超过6%,11月份的CPI涨幅更是创下6.9%的新高。从收入分配指标基尼系数看,2007年的基尼系数为0.48,这说明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比例在不断下降,低收入阶层可支配收入相对于购买力而言是在降低而不是处于上升过程。据媒体报道说,一些城市居民生活成本每月要多支出2、300元,甚至更多,这到底是居民敢花钱,如政府所说内需对GDP贡献大幅提升,还是居民应对生活成本增加不得已才消费呢?而在我国工资性收入又占据很大地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1990年至2005年,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在居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45.3%提高到63.2%。具体关系到个人所得税上每年成递增趋势增长,而个人所得税80%以上来自于工薪阶层,可见个人所得调整不是从1600元调整到2000元这么简单,不但税率要降,个人所得税起征额度应该更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让居民真正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诚如政府官方所言,物价上涨仅是结构性上涨,事实上,问题可能比想象中要严重得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说,由于耕地面积减少以及生物燃料需求的增加,大豆可能在2008年成为价格领涨的非能源产品。由于气候异常导致的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粮食减产,小麦价格创下历史新高。由于供应和需求因素的共同作用,加上粮价、油价高涨,世界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重的危机”:很多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将得不到足够的粮食。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称,在世界最贫困的十亿人口中,四人中就有三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而且直接面临日益频繁的歉收和家畜损失。而近日国内暴雪冻雨天气,致使农作物受灾面积4219.8千公顷。可能会引起今年夏收减产,局部性的粮食减产传导致整个粮食市场,引起新一轮的粮价领跑食品价格上涨的局面。进而居民生活成本继续膨胀。
无论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迫切需要政府减税政策的尽快出台,以缓解经济危机以及居民生活成本上涨。如此一来既刺激经济增长,又实现藏富于民;既是短期的应对经济危机的办法,又是长远的经济战略部署。不言而喻,减税已经成为国内学界一致的呼吁和观点了,而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政府应该看到这些长远利益,我不觉得政府管理者傻,事实上他们较远远地聪明于每一个公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