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机构集体“去杠杆化” 大规模资金回流美国
本报记者 旷野 北京报道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8日,美国财政部发布的TIC报告(Treasury International Capital)显示,中国已经取代日本,跃居美国国债持有量的第一位。
报告同时指出,短期国际资本正在从新兴市场国家大规模撤出,重新流回美国。各种主权资金、对冲基金、共同基金都不例外。而中国9月份增持的美国国债几乎是8月份的一倍。
“这是全球去杠杆化的表现,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恶性循环。”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研究员王涛指出,“迅速撤离新兴市场的做法,诱使了更大范围的市场下跌甚至是恐慌。”
“现阶段,中国外汇储备增持美国国债是正确的选择。”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吴念鲁对本报记者表示,“日本减持美国国债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储备的增长势头不如中国强劲。”
资金回流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增持436亿美元,再次刷新了今年以来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月度最大增幅。此前,中国在7月末较6月增持了149亿美元,8月又增持223亿美元。整个三季度,中国增持总额达800亿美元。
“从世界经济形势和美元汇率走势两个方面来衡量,适当增持美国国债是没有问题的。”吴念鲁认为。
据他分析,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外汇储备应保证双重要求,即安全和稳定,最好的选择就是美国国债。毕竟,美国国债仍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同时美国依然是最有保证的经济体。
自9月份开始的全球资金回撤美国亦能证明这一点。
据最新的TIC报告,9月份美国投资者出售了创纪录的380亿美元外国债券。另外,韩国等国家相继面临资本外流的困境,正是源于短期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大规模撤出并重新流回美国。
“不光是外汇储备这类主权资金,对冲基金、共同基金等等全球资金都在往美国涌入。”中国银行的王涛指出,“这是全球去杠杆化的表现,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恶性循环。”
他认为,目前国际金融机构采用的相似的经营模式导致金融机构同时启动了去杠杆化进程。即在它们持有的资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时,它们不得不收缩财务杠杆,通过出售风险资产来偿还债务。
于是,这些金融机构所采取的一致选择就是卖出美国以外的资产,留守美国国债其次是美国机构债等。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与今年初相比,美国1个月、3个月等短期国债在10月初的收益率水平迅速下滑。
“迅速撤离新兴市场的做法,诱使了更大范围的市场下跌甚至是恐慌,金融机构可能需要进一步卖出。”王涛表示。
同时,吴念鲁认为增持美国国债的另一理由就是美元相对于其他主要货币在一段时间内都将维持升值,例如今年以来,美元对欧元升值幅度超过25%。而王涛预测美元走强趋势将至少持续到明年年中。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高居全球第一,今年第三季度更是增加968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1.9万亿美元。而外汇储备是以美元计价的,所以增持美国国债对中国外汇储备来说是暂时的最佳选择。
截至2008年9月底,中国持有的一年期、一到十年期以及十年以上期美国国债总计5850亿美元。而之前一直高居持有量榜首的日本,则从2008年8月末持有美国国债5860亿美元降至9月底的5732亿美元,减持近130亿美元。
外汇储备分仓化
“中国外汇储备增持美国国债,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原来投向美国机构债的资金,如两房债券等。而日本持有的机构债原本就比中国少。” 玫瑰石投资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对本报表示。
据美国财政部数据,2008年8月末美国机构债持有者中,中国排名第一,其中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或担保的债券占总额的40%左右。从2007年8月次贷危机发生后到2008年5月的10个月中,中国的机构债不但没有减少,净购额反达590亿美元,比购买美国国债的240.7亿美元两倍还多。
由于两房在8月爆出危机,中国减持其相应的债券后投向更为安全的国债就不难理解。
不过,谢国忠提出:“美国国债收益率太低,近十年来,美国国债名义回报率为6%,考虑通胀等因素后,实际收益率仅为2.6%。”
他认为,中国外汇储备从长远角度应该降低美国国债的配置,考虑如美国股市的指数基金这一类安全性较高的股票投资产品。
此外,近期不断触底的国际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很让人心动,部分学者建议中国外汇储备可以投资于石油等战略资源。但是,战略资源的敏感性,加上主权性质的外汇储备,想要如愿以偿的进行投资可谓困难重重。
而如果是用外汇储备直接购入资源作为国内使用,需要费些周折。
“外汇储备并不能直接进口这些战略资源,因为在国家形成外汇储备的同时就已经增加了人民币的发行量。”吴念鲁认为,可以设立专门的进口公司等机构,用人民币从外汇储备兑换一定的外汇,然后进口石油等。特别是如今国家推出的4万亿元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其中一定有需要进口的资源、技术等,这就是途径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