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中国人的笑脸越来越多
——听加拿大商人麦克金农讲“中国故事”
新华网渥太华11月20日电(记者杨士龙)“城市越来越大,汽车越来越多,会讲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谈起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加拿大DPA工业有限公司总裁韦恩·麦克金农用了一连串的“越来越”。
“我还注意到一个小小的但很重要的变化,无论在大街上、商场里,还是在饭店、宾馆,中国人的笑脸越来越多。”这位曾做过律师的商人说,“看得出,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更满意了”。
麦克金农的公司主营天然保健品。上世纪90年代初,他注意到不少多伦多的华商将他公司的海豹油胶囊等产品转销至中国,便决定自己去“探探”中国市场。谁知这一“探”即开始了他与中国近20年的情缘。
麦克金农很有感触地说:“我常给家人和朋友讲这些年我在中国的经历,这些小故事可以反映中国巨大的变化。”
首次广州之行的一些情节很让他难忘。因长途飞行而备感疲劳的他一出机场,就径直坐上了一辆出租车,用英语告诉司机自己的去处。“我想当然地认为司机懂英语。结果我说了几遍,司机都无奈地望着我,好像我是个火星来客,”麦克金农回忆道。
过了好几分钟,来了个会讲英语的女士才帮他们解了围。“那出租车不大,也没空调,我疲惫不堪,更觉闷热难耐。”到达目的地后,麦克金农付了车费,又按加拿大习惯给了司机小费。“但他很惊讶,执意要退给我。”
很快,麦克金农发现,这点小麻烦与“过喝酒关”比起来,就算不了什么了。“跟客户的第一次接触,因为不喝酒,差点被赶回国。后来我学乖了,喝!好在我酒量不错。几次下来,都没趴下。这才被认为够朋友。”
说到这儿,麦克金农忍不住笑了起来。“如今不仅广州机场大多了,漂亮多了,出租车也都有空调,司机都会讲英语,收下小费后都会很开心地说谢谢。而且,年青一代的中国商人也同老一代有很大区别,年轻人更加国际化,只有在合同谈成后才会喝酒庆祝。”
麦克金农说,西方社会对中国不了解,有误解和成见是正常的,因为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不充分,能亲自到中国来看看的西方人还不够多。
“现在我每次去中国,都会受到震撼。”他说,“实际上中国人就是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喜欢笑了”。
麦克金农现在有一个很急切的愿望,就是希望可以在汕头买套房子,踏踏实实地在中国多住些日子。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夫人经常说,我的心多半都在中国了。帮助他们如同帮助我们的亲人。”前不久在为四川地震灾区筹集善款的一次活动上,麦克金农用这样的开场白开始了他的演讲,他的真诚打动了很多人。
麦克金农这样说可没有哗众取宠的成分。朋友们都说,他在待人接物方面已经很“中国”了。加拿大人聚餐时往往各付各的,麦克金农则会抢着把所有朋友的账单都付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个细节:在给他倒茶时,麦克金农会不自觉地行“叩手礼”,用手指轻叩桌面几下表示敬意。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