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的北京车展,成为国内车市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地震、油价上调、原材料上涨等一系列外在因素拖住车市快行的步伐,而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则彻底冰冻了消费信心,中国车市再次步入周期性调整的低谷。
更糟糕的是,在种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们似乎无法预知转机何时才会到来。
猛踩“刹车” 就在今年1月份,汽车业内分析人士在北京预测2008年车市走势时,几乎没有人对1000万辆的年销售目标产生疑虑。然而,当日历翻到7月份,市场终端的汽车经销商们时刻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崩盘危机,汽车企业陆续感到市场上的丝丝凉意,更有企业谨慎地将年初计划增幅20%以上的销售目标下调至10%~15%。
果然,惨淡的车市最终在权威机构的数据统计中得到了佐证。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1~10月,国内乘用车共销售564.17万辆,同比增长11.07%,增幅比去年同期的23.57%回落了12.50个百分点。增速不到去年的一半水平。
从统计数据分析,今年以来,国内车市除了1月、3月、6月增长外,2月、4月、5月、7月、8月和10月均出现环比下降,其中,8月甚至出现同比负增长,这是最近三年来首次出现月度销量下降。
有分析认为,今年车市低迷是多重不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受雪灾、地震、原材料上涨、油价飙升以及金融风暴导致股市暴跌、楼市低迷、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等因素影响。
而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也直接导致车市发展速度变慢。去年中国经济增速为11.9%,今年一季度是10.6%,二季度为10.1%,三季度回落至9.9%。经济增速逐季递减,汽车市场随之下滑。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乘用车市场将告别20%以上的增长奇迹。权威调查机构J.D.Power随之调低了对中国市场的预期,今年中国乘用车销量预期从先前的595万辆调降至580万辆,同比仅增长6.7%。
11月8日,在参加“200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去年国内汽车销量达到888万辆,今年原计划按照13%的速度增长,就会超过1000万辆,“但是现在看这个预期的目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预计在960万辆左右。”对中国汽车发展一向持乐观态度的张小虞给出了并不乐观的预测。
出口受阻 危机不仅体现在国内市场萎缩,中国汽车出口数量的急转直下也令国内汽车企业苦不堪言。受金融风暴影响,以SUV和皮卡出口为主的长城汽车,从9月、10月份以来出口订单明显下滑,已经将今年出口目标从7万辆下降到6万辆。
国内最大的整车出口企业奇瑞(参数配置)汽车,今年年初制定的出口目标是18万辆,虽然在上半年形势较好的情况下,前9个月已经完成11.5万辆,几乎相当于去年该企业全年的出口数量,但是要顺利完成年初的预计目标显然有一定难度。
天津一汽、北汽福田等国内自主汽车品牌“走出去”的计划也受到不小冲击,在汇率变化、信贷危机、国际市场需求急速下降等因素作用下,国内汽车出口前景不容乐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8月中国汽车出口57531辆,环比7月减少18%。这是中国汽车市场近几年来少见的月度负增长。而从2003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一直连续5年保持100%的增速。
与整车出口相比,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受到的冲击更猛烈。业内人士分析,如今的经济环境下,国际配套市场的总需求下降非常明显,恢复到年初的水平可能还需要1到2年的时间。
“国内汽车消费持续低迷,很多车企寄望在出口市场寻求突破,然而金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我国汽车出口市场受重创,所以行业整体都比较艰难。”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副主任徐长明表示。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周世杰本月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下半年以来整车出口增速明显下降,预计全年整车出口70万辆左右,比上年增长20%左右。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