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明 北京报道
10月份经济数据发生重大异常变化。由此,国家统计局预备加大调研力度,同时缩小统计时间间隔,以求得到更快更准的数据和分析。其中工业、外贸、服务业等数据将一改一月上报一次的办法,而是每10天上报一次。
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新任局长马建堂第一次召开了月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一改过去每个季度分析一次的常规办法。
他还要求各个司局在报出数据后,争取都到地方调研一下,以便提出更合适的政策建议。马建堂本人也分别调研了北京、浙江、广东等地的经济情况。
“有关司队在报出数据和情况前,应尽可能到有代表性的地区去看一看,亲身感受数据背后的经济涵义。”马建堂说。
11月13日,他亲自带队在东莞等地调研。他在调研时指出,整个东莞地区的企业要有信心,企业只要苦练好内功,提高品质,就不怕各种外在的不利因素。“突出主业是企业经营的‘不二法门’。”他说。
他在随后一次谈到这些调研结果指出,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于寒秋,但是寒秋里有暖意,表现在经济结构的调整方面有很多积极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恰恰是多年来政策要推动的。
同时,相关统计司局正缩小过去统计的时间。比如工业、服务业、投资、外贸数据从原先的每月报一次变成每10天上报一次。而部分数据,比如国际的数据,将实行每日上报的办法。
国家统计局设计管理司司长鲜祖德告诉记者,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便于更快更准地做好经济分析,这些任务“仍由地方和国家统计局的调查人员完成,增加工作量是肯定的。”
之前,国家统计局曾于10月12日召集各个司局人员,一起召开了针对前三季度的经济分析会。会议认为,目前经济形势较快增长的态势没有变化,各项数据仍良好。
前三季度披露的数字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为9.9%,仍高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增速9.8%。
但是形势到了10月份突然转变。财政部10月份全口径(包括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数字显示,当月全国财政收入5328.95亿元,比去年同月下降0.3%,其中中央财政收入2776.38亿元,同比下降8.4%。财政部判断,导致如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出现了大幅下滑。
随后的工业数据,以及商务部的外商投资数据,进一步强化了经济在10月出现了大幅下滑的判断。
为此,国务院于11月5日确定启动4万亿投资项目,全面启动内需,防止经济出现大的问题。
由此,马建堂认为过去的判断需要好好反省。他在统计局的近期一次内部会议上说,进入第三季度以后,对经济增长等问题,统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为国务院的科学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谋作用。“但回过头来看,我们对三季度的临时性因素看得多了一些,而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经济内生因素的影响看得不太够。”他说。
而针对这一次改革快报制度,强化基础调研,马建堂认为有很多文章要做。“国际实体经济出现衰退以后,会不会出现通货紧缩;从第三季度开始,内需问题已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对如何扩大消费需求的问题,要高度重视。”
马建堂要求统计人员利用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来分析消费的结构,分析收入和消费的关系,从而找出如何有效启动消费需求的对策,以便真正发挥出统计工作对政府决策、社会公众、企业和经济单位的服务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