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专家
解决桥面开裂问题
作为专家,他亲自主持过南京第二长江大桥、南京第三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的桥面铺装攻关课题研究工作,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
“世界各种大跨径的大桥时间一长,都会面临一个问题——桥面开裂。
桥身是钢,上面是沥青,时间长了,黏性就差了,这就是开裂的原因。”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测绘工程系主任胡伍生说,黄卫研制的材料较好地解决了桥面问题,并应用在南京第二长江大桥桥面铺装上。这个成果和方法在很多大桥的建设中得到应用。
他长期从事高速公路和大跨径桥梁桥面铺装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作为第一发明人获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获国家、部省科技奖励近20项。
作为博导
对论文改三四遍
黄卫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虽然公务繁忙,但他始终没有丢下教学和科研,与东南大学课题组的师生保持着密切联系。
曾经和他在同一课题组的钱振东教授说,这些年黄卫一直是课题组的总组长,几乎每一项大的科研项目,都有他的心血。作为博导,黄卫门下已毕业了几十名博士。
钱振东说,最令人感动的是,当时身为建设部副部长的他对每一位博士生的论文,都要至少审读、修改三到四遍,大量的传真往返,课题组传真机都不知道用坏了多少部。
作为官员
心系农民工权益 曾作为建设部官员,他心系农民工的权益,在一次参加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大会上,黄卫动情地说,今年建设部主抓的重点是什么?第一个就是要抓安全,要保证农民工高高兴兴出来打工,能够平安地回家;第二个就是保障他们的薪水,农民工兄弟出来打工很困难、很辛苦……“在这件事上绝不能搞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在本月6日,黄卫还亲自赶往北京西三旗的保障房工地,参加了“千万农民工共上一堂课”安全培训活动启动仪式。这也是他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身份最后一次出现在北京的工地。
在那次活动中,黄卫亲自走进农民工的宿舍,实地察看了农民工的生活、安全培训的场所。离开时还与每位工作人员握手。本报记者 郭爱娣 柳志卿
“关心下属领导有方”
“他关心下属领导有方,并且把各个方面都协调得很好。”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测绘工程系主任胡伍生这样评价曾经的领导黄卫。他回忆,黄卫担任交通学院院长时,他所在的测绘学科还刚起步,胡伍生希望学校引进一些人才。但是东南大学要求引进的人才至少有博士学位。而当时测绘系还吸引不了博士的加盟。在急需人才的情况下,黄卫带着胡伍生找校领导说明具体情况,希望学校为了测绘学科的发展破例,结果学校领导层欣然应允,测绘工程系也逐步壮大,成为交通学院的一个重要学科。
“愿意和人聊家常”
“他很容易接近。”中国建设报资深记者钱厚琦说,很多次出去采访,他都是和普通工作人员、记者同坐一辆面包车出行。在车上,他喜欢和大家聊家常、开玩笑。让钱厚琦印象深刻的是,黄卫还曾经主动看他采访时拍摄的照片,讨论新闻照片的角度、内容。“就像一个同行在一起交流一样。”
钱厚琦说,黄卫出身教员,曾当过大学校长,因此给人的印象是个知识型的领导。他喜欢穿浅色系的服装,看上去干净利落。工作中,他思维敏锐,谈问题一针见血。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