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
三级跳 小木匠跃出“农门”
30岁之前,王细牛一直生活在龙感湖农场,过着与当地很多人差别不大的日子。
他13岁那年,因生活所迫,没有能力继续上学读书,为了今后有个谋生的技能,家里就让他学门手艺。也就有了后来媒体报道中提到的“王木匠”。他的大姐夫廉又金(音)就是他的师傅。那时,廉已是当地有名的木匠。
“王细牛学木匠时年纪还小,的确吃了不少苦头,连续几天工作之后,他的手上会被斧头磨出血泡,但他从不喊苦”,廉又金回忆,在学木工时,王细牛经常抱着一根木头发呆。因此,从一开始他就看出来,王细牛的心思从没放在学木工上。“他的心大得很,木匠活只是他当时的一个谋生手段,这远远满足不了他,小小的龙感湖农场根本不是他的长留之地。”
学习木工两年多后,尚未出师的王细牛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招进了农场医院当木工,摆脱了农民的身份。“当时,医院刚好缺一名木工,因为父亲在世时,在当地的人缘关系都不错,所以医院破格录用了他。”廉又金说。
在医院工作时,他结识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高慧芬。
后来,因为他年轻能干,农场又将他从医院调到了总场服务公司,专门负责对外采购和联系业务。
工作的变化,让王细牛有了走出龙感湖农场的机会,也正是外面的花花世界让他的人生之路一步步转变。
江西九江市距离龙感湖农场的距离不过30公里,王细牛的闯荡之路就是从那里开始。王细牛和高慧芬的婚姻只维持了短短几年时间,育有一子。在这几年,王正好在九江闯荡。
“他当时就是在九江开溜冰场和舞厅。”尽管已相隔近20年,高慧芬依然记得当年的情形。“他是一个工作狂,我怀孕之后,他都没有过多照顾过。”
为人父
“儿子好好读书 我全力支持”
只受过5年的小学教育,王细牛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读书,学业有成。
如今,他和高慧芬的儿子已23岁,并且已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他就跟他父亲一个样,脾气不好,很叛逆。”高慧芬看着一旁的儿子说。
儿子长得很高大,身体壮实。“他们父子两人长得很像,很多人都说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初中尚未毕业,儿子就不愿继续读书。如今,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后,儿子一直都很后悔,当初没有听父亲的话好好读书。
与王细牛离婚后,高慧芬一人带着孩子,还要到处打工挣钱,对儿子的教育有所疏忽。初二时,儿子在学校与其他孩子混在一起,经常与人打架,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
王细牛得知此事后,还对高发了火。曾经有段时间,他让高辞掉工作,专心在家带孩子,生活费由他来支付。后来,在王细牛的支持下,高慧芬帮儿子换了个环境,转到了临近的一所乡镇中学,但儿子还是不愿读书。
为了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王后来将儿子带到南京去上学。因孩子身体素质差,不适应当地生活,经常生病,仅一个学期之后,又回到龙感湖农场继续留在高慧芬身边。
无奈之下,王细牛又花了几千元,帮儿子在黄冈市找了个职业技术学校,想让他学习一门技术。
他曾对高慧芬说,如果孩子想读书,他可以在各方面全力支持,如果他想到外面闯荡,就让他自己去闯,因为自己当年就是这么闯出来的。
两年前,当得知儿子要结婚的消息后,王细牛显得很生气,“这么小结什么婚?”
据王月娥介绍,在外面工作之后,可能是感觉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太少,王细牛还抽时间到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但是究竟学的什么,她不太清楚。
生意人
不带家人出去工作
如今,王细牛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都一直生活在农村,生活条件一般。在龙感湖农场的小镇上,经人指引,本报记者找到了他的姐姐王月娥的家。这是一间很古老的红砖平房,家里的陈设简单。屋后有几间猪栏,旁边开辟了一小片菜地,种了一畦白菜。他的二姐目前生活在农村,以种地为生。他的妹妹,因生活所迫常年在江浙一带打工。
“别人都说他在外面很有钱,但我们没得到他什么好处。他基本上从不带家人出去工作”,王月娥说。几个亲人的生活条件,甚至让此前来当地调查王细牛案的外地民警感到不可思议。
他的姐妹膝下都有多个孩子,都没有跟着他到外地工作过。
只有他二姐的儿子,初中毕业之后,就被王细牛带着出去一起闯荡。可惜的是因被王细牛的案件牵连,同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王月娥说,他创业之初,还是想将事业做大做强的。“他总是担心,如果把家里人带出去一起做事,会影响事业的发展。”
他破例带二姐的儿子出去,是因为当年母亲去世之后,主要是二姐花钱在料理后事,所以,他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一直对二姐心存感激。
现在东窗事发后,很多亲友揣测,王细牛不带亲友们出去一起混,还是担心亲友会暴露他的底细。
为人子过节回家必到父母坟前祭拜
自从离开江西九江,到更远的南京和北京等地发展之后,王细牛就很少回来。
他逢年过节回来,都是为了能到父母的坟前烧香祭拜。“这是他每次回来必须要做的事情。”
王细牛曾多次提到,要找个机会帮父母的坟墓修葺一下。因为年代久远,父母的坟都已塌陷。“他说还要在父母的坟前立一块当地最高大的碑。”但是,他一直都没能完成这个愿望。
“他甚至还要我先出钱把父母的坟修一下,等他回来之后再给钱我。”在当地,有这样的风俗习惯,为父母修建坟墓,必须要由儿子来负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