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档案
王欢,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常委,国际矫形与创伤协会会员,北美脊柱协会会员。中华创伤外科杂志、脊柱外科杂志等期刊编委。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脊柱外科、创伤骨科主任,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创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等方面的医疗工作。尤其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疑难危重疾病的治疗。率先开展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
阅读提示:提起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人们几乎到了谈之色变的程度:反复发作、疼痛难忍、妨碍行动、影响生活。虽然治疗方法挺多,却往往越治越重……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真有这么可怕吗?其实,这是因为多数人陷入了治疗的误区!且听骨科专家王欢如何澄清误区。
误区一:
腰疼、颈疼就是椎间盘突出症
许多人一腰疼,就怀疑自己是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脱”),并开始盲目接受治疗。王欢主任指出,腰痛的原因很多,大概有上百种,比如腰肌劳损、外伤、风湿、骨质疏松等,另外,比如妇科病、男性的前列腺炎等,甚至一些腹部的病也会涉及腰疼。
可见,疼痛并非皆因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而且疼痛也不是椎间盘突出症的唯一症状。患者必须到正规医院骨科检查,通过拍片子、CT、核磁等方法,鉴别出真正的椎间盘突出症。
误区二:
轻率定性为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上,有许多患者经过CT检查,只是椎间盘有些微突出,并未压迫到神经,就被定性为椎间盘突出症,导致过度治疗,反而造成损害。“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王欢指出,CT检查所发现的腰椎间盘突出不等于临床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二三十岁以上的正常人,实施CT检查时,都可发现椎间盘膨出。但只有压迫到神经,出现典型的腰痛伴有单侧或双侧的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才可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因此,切不可轻率地做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患者应找经验丰富的大夫,结合发病年龄,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规律、腰部外形及活动度、物理检查等多方面,加以综合分析,再确定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误区三:
椎间盘突出症是治不好的病
由于椎间盘突出症易复发,因此很多患者都认为这是个治不好的病,导致不正规治疗。其实,只要早期发现、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90%的患者是可以自愈的。切勿跟着广告看病或找游医治疗。患者一定要树立治疗的信心,否则不利于疼痛等症状的减轻。
误区四:
迷信物理治疗拒绝手术治疗
患有椎间盘突出症的人们更愿意相信物理治疗,而排斥手术方法,认为这样才能避免损伤。实际上,拒绝手术和盲目手术均不可取,都需要根据个体实际情况来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较高,对于初次发病者,首选应考虑保守治疗,如卧硬板床休息、保持正确姿势和体位训练,口服消炎镇痛药物,骨盆牵引等。但当治疗无效时,符合下述条件的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是只能通过手术解决问题的:一、诊断明确,经正规保守治疗两个月无效者;二、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或神经根狭窄,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三、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并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四、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不稳或滑脱。而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旦发现压迫到脊髓,引起下肢无力、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时,则需手术,切
忌按摩牵引等,否则有瘫痪的危险。
其实多数患者不必害怕,因为必须动手术的患者只占总数的10%左右。而这部分患者最担心的是手术安全性问题。其实,目前这类手术的安全性已经相当高了,术中保护神经的措施和手段已经很缜密,损伤神经的几率低于百分之零点三,因此患者大可不必谈手术而色变。
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临床上所采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小切口颈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技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及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等,术后能早期活动,疗效确切。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手术方法包括微创手术治疗,一般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术,以及最新的人工髓核置换术等。目前,盛京医院骨科采用的是可调节斜位小切口间盘切除术,手术切口只有3-5厘米(常规手术切口达15厘米以上),手术只需少量剥离患者脊柱旁侧的肌肉,手术视野清楚,安全可靠,时间短,病人平均出血量只有50毫升,对于正常组织损伤小,病人术后能迅速解除痛苦,很快恢复腰部活动功能,术后第2天即可下地活动,3天即可出院。本报记者 叶青 胡晓震 摄影 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