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
艾滋病人高校“现身说法”遇冷
本报讯 昨天,作为青艾工程高校巡讲的第一站,一位北京籍的艾滋病患者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高校学生讲述自己患病和治疗的过程与心得。在相对开放的大学生中,这种“直白”的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尝试还是遭遇了低“上座率”。
能容纳200人的北航校医院报告厅昨晚只稀稀落落地坐了40多个人,“绝大多数都是我们校红十字会会员,看海报来的同学极少。”组织这次讲座的校红十字会会长刘烨对“冷场”有稍许的心理准备,“在宣传海报上我们特别写明了有一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会到场,艾滋病的话题原本就敏感,病人到场可能更会让大家觉得怪怪的。
患者王先生毫不避讳地讲述了自己患病后的心理和生理感受。他告诉记者,2004年被查出感染了HIV病毒后,在治疗的同时,他频繁地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公益宣传活动,在公共场合派发宣传品,对于这次受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的邀请,进高校作讲座,他更是可以“坦然面对”。反而是台下的同学们有些拘谨,参与互动的只有几个男同学,提出的三四个简短的问题,也大多围绕在艾滋病治疗的医学理论方面。
“大家如果需要了解更专业的知识,我可以帮助联系专家。”会后王先生主动表示可以留下电话号码,但是最终没有一位学生响应,只是在感谢的掌声中开始了下一环节的专家讲座。该系列讲座将在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几所大学陆续开展,青艾工程负责人表示,防艾讲座确实比较特殊,以目前的社会认知程度,即使是在高校,“上座率”也不会太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