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域外华闻

华裔员工徘徊华尔街难抉择 国内“抄底”海外才

  美国纽约的华尔街被称作是国际金融界的心脏,能到那里工作意味着披上了高尚和高薪的关怀,而如今华尔街正在被一个个裁员的坏消息所笼罩,而预计到年底,华尔街裁员的总人数将会超过16万,而在这些人当中,还有很多华人,告别华尔街,他们的下一步会去向哪里呢?前些天来自于华尔街的陈迅勇先生来到了中国,这次回来他还随身携带了200多份金融人才的简历。


  来自华尔街的260份简历

  陈迅勇先生来自此次金融风暴的中心美国华尔街,目前供职于美国一家大银行的他,11月7号一回国并开始马不停蹄地辗转于香港、北京、上海等几座大城市,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尽可能多的拜访这里的金融机构,为华尔街的华裔同行寻找回国发展的机遇。

  记者:今天你准备去拜访哪个企业?

  陈迅勇:今天我主要是看德勤公司,是世界上四大会计公司。

  记者:有什么预期吗?

  陈迅勇:看一看像德勤有没有这种对海外专业高管人士有没有位置开放,对于中长期来看,他们有什么期望,我们在美国华尔街的人员以后也有机会来到像德勤这样的四大会计公司,来为中国服务。

  接待陈迅勇先生的是他在华尔街的老朋友,两个月前刚刚从华尔街回到中国工作。

  陈迅勇:你们小组人蛮多的,是不是还在招人?

  袁先智:我正好是在培训我们一个定价部门,正在组建,现在是初级阶段,我们招的人结合中国的情况,有些考虑中国本土化的资源的要求,当然华尔街也有很多专业精英,我们也欢迎。

  此次回国考察,陈迅勇随身携带的最重要的资料就是200多份华裔金融专才的简历,他们都是美国最大的华人金融协会之一,华尔街人协会的会员,这个协会汇集了华尔街几乎所有的华裔高管,其中包括74个华尔街大型金融机构的董事总经理或合伙人,166个执行董事或资深副总裁等。

  陈迅勇:我也希望咱们这帮朋友回到中国,不要把我们这帮穷哥们儿忘了,帮我们睁着眼睛,如果有什么不错的机会的话,或者就是说有什么动向的话,我们对中国金融的走向也有一个了解。

  记者:刚才联络半天怎么样?有收获吗?

  陈迅勇:有收获,能感觉到他们这边的确有很多空位置在那边放着,如果你有这个能力、经验的话,又愿意来到中国做发展,还是有很多的前途的。

  记者:这边是不是适合您呢?

  陈迅勇:那就是另一回事,但是至少有一个交流。

  按照计划,陈迅勇在两个星期的时间内要先后到香港、北京、上海、天津拜访,包括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基金等多个领域的中资及外资金融机构。陈迅勇说,华尔街的华裔同行们对他的这段并不太长的考察充满了期待。

  记者:走之前,有没有跟你的这些同行进行交流过,帮他们来考察什么方面?

  陈迅勇:来之前有跟我们的会员有很多的交流,就是关于什么公司我们应该去,有什么问题我们要问,然后我们的希望是什么,我们如何去做这件事。

  记者:通过这么一圈转下来以后,有哪些你是有答案了的?

  陈迅勇:我觉得发展空间是非常有的,短期可能还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因为我可能接触太少,但是从中长期来讲,我觉得机会是非常广阔的。

  陈迅勇说,这一次之所以非常迫切地回国为华尔街的华人同行寻求机遇,跟华尔街愈演愈烈的裁员风暴息息相关。

  记者:华尔街的这些华裔从业者来说感受到了危机是吗?

  陈迅勇:对,并不是说看你是白人或者华人,往往就是说一个部门,整个连锅端的感觉。

  陈迅勇告诉我们,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有15%左右的华尔街华人雇员遭遇了失业,而要想在华尔街继续寻找机会,可以说越来越渺茫。

  记者:那机会还多吗?在华尔街有意向到中国工作的华裔大概比例有多少?

  陈迅勇:我觉得在华尔街如果是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想过回到中国,我指70%到80%的人,大家都想过回到中国。

   华尔街华人对未来的打算

  夜色初降的华尔街到处是行色匆匆刚刚下班的人,他们中很多是华尔街经理,其中也不乏华人精英,管大鹏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就职于著名的花旗银行,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管大鹏并没有显得多么轻松,相反他看上去有些心事重重。

  管大鹏:今天早晨公司刚刚宣布,要在近期内全球范围内大概裁员5万人左右,对大家的心情影响都挺大的,这一次裁员范围比以前预计得要大很多。

  拥有美国伊里诺易大学金融硕士和物理博士学位的管大鹏曾就职于瑞士信用集团和摩根大通等国际金融机构,2008年4月,刚刚获得花旗银行资产经理的职位,正当他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金融危机爆发了。

  记者:你觉得这次裁员会影响到你吗?

  管大鹏:我觉得这一点很难说,因为这5万人,是近期的裁员目标,所以说大家现在都会努力工作,争取能够不受影响吧!

  记者:那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管大鹏:在现在的这种危机下,能够做的就是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这样你才能真正的安全。另外还有很多人也都在考虑,有没有回国发展的机会,因为国内受到的影响比较小。

  心情有些烦闷的管大鹏今天下班后没有立即回家,而是来到了位于公司附近的一家书店,他平时经常与同事一起在这里喝咖啡、聊天,现在他要好好地为自己的未来做一番认真的思考。

  管大鹏:最近我想到不太忙的时候能够找一天回去看,我有很多朋友和以前的同事现在都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工作,我想回去转一圈,看看现在国内的情况怎么样?看看他们的环境还有感受。

  对于管大鹏来说,要最终做出决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他目前的职位来之不易,他已经为今天的职位打拼了很多年。

  资料显示,华尔街金融业绩共有大约30万雇员,其中华人雇员近万人,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华尔街华人有雇员中15%左右已梦断华尔街,他们中有的已经回国发展,有的在美国继续寻找其他机会。相比之下刘军要幸运得多,他目前就职于一家负责资产管理和咨询的公司,36岁的他工作的公司包括高盛、摩根大通、荷兰银行,每一个都是响当当的国际金融机构,但是也正式这些看似不可动摇的金融帝国,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显得不堪一击,幸运的是,刘军每次都是先于这些公司出问题的时候离开了,但是他也承认,自己不可能总是那么走运。

  美国NSM公司执行董事刘军:一提到这个危机感,经常的会有一些,因为很多朋友都在国内,原来在华尔街做,回到国内做得相当不错。经常有人说,要不要回来一块儿做,在国内好像发展的空间更大一些,我也有这方面的想法,有时候会有些心动。

  刘军所在的NSM公司是一家刚刚成立不到两年的小公司,总共不到20人的雇员中,有5位是华人,公司老板罗伯特·史密斯之所以雇佣这么多华人,是因为他看中了华人的教育背景和在职业精神方面表现出的一些优秀品质。他认为这些华人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才能一定能够在中国发挥作用。

  罗伯特·史密斯:很显然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和资本市场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哪里有很多的机会,这些人在自由市场中,显然学到了什么是行得通的,最近又学到了什么是行不通的,不管怎样,他们会带着丰富的经验回去,所以这是非常好的机遇,我为他们感到高兴,我自己就有一些朋友最近刚刚回去,对他们来说,回到自己的祖国,是非常令人激动的事。

  今天华人已经在华尔街打下了一片天地,但是由于文化语言和社会资源方面的天然欠缺,华人在做到一定职位后,如果再往上发展就会困难重重,他们中的很多人早已经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而这次金融危机更加坚定了一些人回国的决心。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一批又一批留学生能够走出国门到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而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他们在海外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当他们的职业发展遇到挫折时,又是中国为他们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可能。

  在北京,陈迅勇最先拜访的是华尔街的老朋友袁先智,这位美国毕马威财务审计公司金融风险管理部前任高级经理,于今年9月选择来到中国,担任德勤财务咨询北京分公司总裁,虽然同样都是外企,但是工作的地点变了,一切都与从前大不相同。

  记者:在华尔街那边做高管和在国内做高管,同样的职位,有什么区别?

  袁先智:我觉得华尔街我是主管,但是我是在跟人家培养人,不是在给自己,或者我出生的国家培养人,如果要从理念上来讲,那是最本质不一样的地方。

  在过去的18年中,袁先生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四大财务审计公司跨国投资银行及能源贸易公司就职,主要负责金融及能源衍生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

  记者: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回来?

  袁先智:在中国的市场里面,不是说中国什么东西都很落后,不是了。我相信我们华尔街人才应该是有用武之地在这个地方。

  袁先智说选择回国发展是自己多年的夙愿,很多在华尔街工作的华裔同行都普遍有此意愿,金融风暴也可能会成为促使他们下决心回国创业的一个助推剂。

  除了袁先智之外,一些华尔街华人也开始骑驴找马,一边上着班,一边把简历投给了中国的招聘网站和猎头公司,对于许多国内的金融机构来说,似乎也意识到了抄底最顶尖的金融人才的机会到了,该出手时就出手。

   国内“抄底”海外金融人才

  这是一个专门服务于金融人士的招聘网站,原先用华尔街这个词,只是因为它是金融的代名词,并没有特别多真正来自华尔街的简历和人才资源,但金融风暴发生以后,他们的简历库里发生了变化。

  北京某金融招聘网首席执行官石永明:这种情况很多而且很明显,而且华尔街的人才到国内的意愿非常高,而且以留学生为主相对多一些,包括还有一些中高层的管理人员,也都在我们这里投了一些简历。

  记者:大概有多少?

  石永明:大约占海外人才的12.7%,也就是670多份。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670多份简历大部分都是30、40岁的有经验的金融人士居多,也不乏一些年轻而又高职位的人士。

  北京某金融招聘网猎头顾问王海红:这个人才已经是一个部门的副总裁了,在华人当中比较不错的,可能回国来就业,他的薪资水平,国内可能给不了那么高,今天上午我跟他聊,我想这个薪资水平可能跟你的期望会有一个差距,你自己要想好,要调节好,他说这个我已经有很多的心理准备了。

  求职的需求比较大,那么供方的反映又是如何呢?记者又来到了另一家国内较大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刘浩:因为国内的金融行业里面其实你仔细去看,金融体制改革时间并不是特别长,我们在这些,不管是大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这些公司里面其实都需要有很专业的人。

  因此到华尔街去挖人抢人的口号就在网上传开了,除了这些人才服务机构,一些地方政府也跃跃欲试,上海的金融办和人事局就准备在12月初组织一个海外金融人才招聘团去华尔街摆开招聘桌。而南京的政府则表示,他们要去华尔街挖人,甚至待遇不会低于华尔街,而杭州的一些民营企业眼光则盯住了华尔街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而中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向华尔街精英抛出了绣球,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今年11月1号,华夏基金的高管专门带队赴美国纽约招贤纳良,向华尔街的华裔金融人才明确提出了他们的招募计划和需求。

  记者:目前对公司的发展来看的话,我们对海外金融人才的需求量有多大?

  程海泳:目前我们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利用基本面这样的研究方法从事海外股票的投资研究的人才,以及固定收益的投资经理还有像国际宏观经济的分析师,还有高级的风险管理人员。

  记者:有多少个能够开放的岗位?

  程海泳:按照我们最近的需求计划,我们还有5到6个。

  记者:我们对海外的金融人才的兴趣点在哪儿?

  程海泳:在我们这些业务中,我们国内的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没有这样相关的业务经历。我们主要是希望通过引进资深的确实有丰富的投资经历的人才,迅速弥补我们经验的不足,帮助我们尽早建成一个有独立自主投资管理能力的团队。第二是通过这样一个业务的国际化,然后带动整个公司国际化水平提升。

  对于当前世界金融行业人才分布状况,有人形象地说,美国是胖子,需要减肥,而中国还是个瘦子,需要强身健体。在欧美金融界裁员风潮愈演愈烈的时候,正是中国吸收世界顶尖金融人才的难得机遇,对于国内金融机构来说,许多人认为抄底国际金融人才的时机到了。

  记者:为什么选择在这个实际到华尔街挑选人才?

  程海泳:我想任何一笔投资,你在熊市中你去投资,第一你成本会很低。第二就是说你会有很多很优秀的投资标的可以挑选。第三,我相信在熊市中的投资,在未来的牛市中会让你获得一个最大的回报。

  华尔街云集了大批金融管理和技术精英,他们的薪酬要比其他行业高出很多,不包括奖金、华尔街的高级交易员和投行人士通常起薪在20万美元左右,而一些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年薪加年终奖金要高达百万美元甚至千万美元以上,吸引这些人来中国发展创业,很显然薪酬绝对不是中国金融领域的优势。

  记者:我们拿什么去吸引他们真正的回国,扎下根来在这里创业?

  程海泳:三个留人,一个待遇留人,第二就是事业留人,第三就是靠感情留人。

  记者:是不是会增加我们人力方面的成本?

  程海泳:从成本角度看,固然,因为他们的平均薪酬相对比较高,但是我们理解资产管理行业,它最重要的资产,人,它不仅是成本,更多还资产。

  而对于华尔街人才来说,要回国发展,又需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国内的薪酬标准,刚从华尔街辞职回国发展的袁先智先生有自己的切身看法。

  袁先智:我觉得有两个心态应该注意了,第一个就是要懂得放弃了,肯定有代价。第二个就是说要有容纳的心态,我说放弃就是很多事,你不能说你在华尔街拿20万、30万,我在北京也是20万、30万,举这个例子就是说你要懂得放弃,你接受这个现实,你就发现,你觉得很踏实了,每天很辛苦,我觉得很踏实,也有很多艰辛的地方,但是你觉得好像希望更多一些。

  除了薪酬,中国的国情以及金融行业特色也与华尔街有很大不同,虽然很多华尔街华人精英积累了丰富的金融知识和实践经验,但如果回国他们的才能是否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呢?

  刘军:这个水土不服是肯定的,只是程度多少的问题,但是不管你在华尔街也好,还是在国内或者是在世界上任何的地方也好,你一定要适应这个状况。如果总是说,我在华尔街这样做,我知道华尔街应该是这样做,我回去时带着先入为主的那么一个想法的话,有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冲突或者会有一些这个方面的不适应。

  而对于用人机构来说,又如何看待华尔街精英的专业才能呢?现任瑞士信用集团金融结构产品交易台主任的郭杰群认为,中国应该与华尔街加强对话,增强对华尔街专业人才的了解。

  郭杰群:你引进一个人才,你是需要怎么运用他,你是直接运用他的专业知识,还是运用他的能力,运用他的经历,如果只是直接强调一个专业的话,那么很多我们所在华尔街从事的金融产品,在国内都不存在,那么也没法直接套用,那么我觉得呢国内可能更应该强调的肯定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精力。

  到东方去,这是法新社在报道华尔街失业精英纷纷将中国作为新的淘金首选之地时用的一个极富感染力的标题。确实,从长远来看,中国在吸引华尔街人才尤其是华人人才方面具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现实操作当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薪水高低的问题,工作环境的问题,文化习惯的问题,发展空间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求求职者和用人者认真地去思考。人才是流动的,吸引人才其实不难,难的是留住人才。

   (来源:中央电视台)
(责任编辑:马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陈迅勇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