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惠英
秋夜宁静,只有满院的梧桐树叶在秋风中微微作响。
人入梦乡,只有村中15号楼上一个窗口还亮着灯光。
已是凌晨两三点钟了,母亲晋朝荣仍坐在电脑屏幕前与她远在奥地利留学的儿子齐奇倾心交谈。
这是一对为天津人所熟悉的特殊母子。
晋朝荣在天津SOS儿童村建村的第二年,从山西来到这里,以29岁的年纪,成了15号家庭七个孩子的母亲;齐奇,小名“小七儿”,出生十几天后因新生儿肺炎,被亲生父母遗弃在天津市儿童医院,后来在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在社会方方面面热心人的帮助下,入住了儿童村,成了晋朝荣的儿子。
转眼近十几年过去了,晋妈妈带过的17个孩子有些已经步入社会,独立、健康地生活,现在家里的8个孩子中,大女儿已经22岁了,是妈妈的好帮手,弟弟、妹妹们有5个在上小学,两个在读中学,一家人生活得和和美美、其乐融融。齐奇也从幼儿园起学习音乐,而后小学毕业升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再到出国留学,日渐成长、成熟、成才。可是中国人有句老话,“儿行千里母担忧”,特别是对今年9月才去奥地利留学的“小七儿”来说,晋妈妈常常会算着时差,在凌晨时分通过视频与儿子见上一面,聊上一会儿。
妈妈会问:带去的东西够不够用、生活起居适不适应、学习上有没有困难?
儿子会说:很想家,想妈妈,正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然后他还会安慰说:“妈妈,我知道你担心我,你放心吧,我已经比别人幸运多了,因为别的同学许多生活上的事也都要自己去做,而我的许多事国际SOS儿童村的人都帮我做了,我只负责专心学习就行了。”
他们往往会聊到忘记时间,常常会在说了一长串“睡吧、睡吧”之后还不愿去睡。看着晋妈妈憔悴的面容,黑黑的眼圈,齐奇不忍心让她再熬夜,留言、E-MAIL都成了他们交流、沟通的方式。
在晋妈妈家里,最抢眼的布置就是那一张张不同时期的全家福,和全家福背景中儿童村村中景致的变化。闲暇时,看着这些照片,晋朝荣总会生出太多的感慨。
“这20年变化真是太大了。就看这村子里的梧桐树,我刚来的时候,还都是一棵棵的小树苗苗,院子里到处光秃秃的。现在这些梧桐都长成了参天大树,院子里也是绿草茵茵,家家户户还都在自己家门前种上了喜欢的果树、花草,这里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大花园,到了夏天院里的气温都会比外面低好几度呢。但这还只是外在环境的变化,我感觉变化更大的是人和人的观念。”
晋朝荣说:“当时人们只知道这是一项公益事业,是做好事,我们当妈妈也只能顾及眼前的事情,想让来到这里的孩子首先在生活上有个大变化,尽可能地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孩子的亲属来看望时,也只关心他们吃什么、用什么,社会上的人来慰问也是送吃送喝、送衣物。但渐渐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所有人关心孩子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对孩子们精神上的需求关心的多了。特别是我们做妈妈的,专业培养和职业教育,让我们意识到了什么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只追求物质享受,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关心、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强调长大后的独立、自立意识,树立关心他人,服务他人、回报社会的人生观才会让孩子们终生受益。现在的孩子也变了,原来督促他们学习是件很伤脑筋的事,现在他们都懂得要好好学习,要自己学本领。许多走入社会的哥哥、姐姐们再回家,也总是羡慕地对这些弟弟、妹妹们说:看你们现在条件多好,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晋朝荣还告诉我们:“这些年我们这里经常组织专业培训,首先是要提高母亲们的自身素质,这样的学习会让我们的教育相对一般家庭更科学、更规范、更理性,也更理智。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成为社区里家庭的典范,要让孩子的生活融入社区,进而融入社会。”
据了解,天津SOS儿童村建村20多年来,在其发展历程中正是经历了这样四个发展阶段。最初只是按照国际SOS儿童村组织提供的以家庭收养孤儿的模式招聘妈妈、招收孤儿,组建SOS家庭,然后才在探讨、摸索、总结的基础上对这一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在保证家庭既能独立运作,教育上又能达到较高水准的前提下,完成儿童村抚养、教育孤儿的任务。第三个阶段是在孩子入村、进入家庭生活、接受教育到升学、就业、自立已形成了有规律的良性循环的基础上,让孩子得到母爱、得到家庭的温暖,身心健康发展而自立于社会。目前,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妈妈和工作人员队伍;营造充满人性化的温馨、和谐、快乐的SOS家庭氛围,使每一个进入儿童村的孩子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使每一个离开儿童村的青年都能自立并回报社会,打造一个能以良好面貌融入社区的优秀儿童村。
截至目前,儿童村先后收养社会孤儿328名,已有186名青年参加了工作,其中100余名青年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在这些人中有10余人入了党,200多人入了团,还有百余名孩子先后被评为市级、区级和校级三好学生、文明学生;有36个孩子考进大学,4个孩子在国外大学读书,还有一人在加拿大获得了硕士学位并参加了工作。
现在生活在儿童村家庭里的107个孩子,都在村里快乐地生活、学习着,他们也像一棵棵的梧桐,在阳光哺育下长大、成材,日益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