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21年 大爷拍万张照片记录蓉城巨变
本报记者 晨迪
今年78岁的韩国庆大爷离休后迷上了摄影,21年里他走遍成都市的大街小巷,拍摄了上万张照片,将成都的变迁浓缩成厚厚的相册。昨日上午,韩大爷给本报打来了热线,“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照片,分享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分享30年城市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蓉城巨变
拍几百条街换新颜 见证变化
知道记者要来,韩大爷将封存的照片全部搬了出来,摆满了整个屋子。
21年前,从部队离休的韩大爷跟着老伴来到成都定居,为了打发空闲时光,韩大爷学会了摄影。“1987年的成都,一环路以外都很荒凉,街道很狭窄、很破旧,到处都有垃圾堆。”这是韩大爷的印象,这些印象在他的照片中得到了印证。
韩大爷拿出他当年照的黑白照片,“这是粪草湖街,房子很矮、很旧,现在这街道改名了,叫向阳路,一排新房子,宽敞又漂亮。这是当年的浆洗街街办,门口有个露天垃圾堆,这是现在的浆洗街街办,搬到新楼里去办公了,门口整洁干净……”21年间,韩大爷用他的相机拍摄了上万张照片,数百条老街道的旧貌新颜尽在他的相册里。
为了让人一目了然地感受这巨大的变化,韩大爷将新旧照片粘在一张硬纸板上,当年黑白照片和现在的彩照“站”在一起,刺激着记者的眼睛。韩大爷自豪地说:“你说这30年咱们成都的变化大不大?要是没有这些照片,你也知道很大,但是有了这些照片,就有了明证,咱们成都啊,这30年来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这10年,城市变大了,电梯公寓比比皆是,可谓日新月异。”
拍柳荫街住户乔迁 捕捉幸福
1995年,柳荫街井巷子4号的老住户们即将乔迁新居,韩大爷专门来到这里,在乔迁新居前的最后一个晚上,给这里的老住户们留了一张合影。照片上,老住户们站在自己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前,脸上流露出依依不舍的表情。
“我当时对着照片上68岁的康中文说,一年后我还来拍,拍你们的新家,拍你们的幸福生活。”一年后,韩大爷来到了府南新区,柳荫街井巷子4号的老住户全部搬迁到了这里,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在翠绿的草坪前,这些老住户们又聚到了一起,韩大爷捕捉到了这幸福的一刻。
拍沙河美景水清澈 热泪盈眶
这些年拍照,对韩大爷触动最大的是沙河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我经常去沙河,当时东郊的很多企业都往沙河排污水,沙河的污染非常严重。进入新世纪后,政府下大力治理沙河污染,这条成都的生命河终于脱胎换骨,成了一条美丽清澈的河流。”
韩大爷拿出了几十张反映沙河变迁的照片,宝贝似地摊到记者面前。“你看,这些两张一组的照片照的都是同一个地方的对比。尤其是这一组,获得了大奖。”韩大爷说的是沙河中游王贾桥附近的一组照片,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的照片上,一个大的排污口正在排出黑黑的污水,沙河成了污水的汇集河,河水褐色,泛着白色的泡沫。拍摄于去年的这张照片上,这里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清清的河水、野花绿草、河边还有芦苇,蓝天白云。
“闻着还有一股清香,一点也不夸张,我在这里伫立很久,泪水模糊了双眼。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20多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何况是一条河流。看到沙河变得如此环保美丽,我由衷地高兴。”韩大爷说。
装备升级
从手动相机到数码 鸟枪换炮
21年的摄影生涯,韩大爷总共买了3台相机。如今,前两台都已经功成身退,被韩大爷珍藏起来。“我的第一台相机是1987年买的,海鸥4A,200元,1990年,我买了第二台相机,启能CM-5,大约1000元钱,这台用得最久,外面的黑色皮子全部磨白了。前两台都是手动的,拍完一张,手就要扳一下才能拍下一张。2003年,我换了一台数码相机,尼康F80,10000多元。你看,设备都鸟枪换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