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是机遇, 但必须对那些“垃圾产业”坚决说不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我们应当将区域内的当地企业与资源,与那些转移过来的产业实现互动衔接。——郑州市委书记 王文超
解放军报: 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加速了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步伐,为中西部发展创造了机遇。中西部地区该如何把握好这个发展机遇?
王文超(郑州市委书记): 郑州率先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从现实条件看,不可能像搞西部大开发那样投入大量的资金、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但发达国家和我国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会给我们带来更好更快发展的机遇。
郑州承东启西,连贯南北,拥有巨大的腹地,现在已经成为中部发展强力城市,许多有眼光的企业,聚焦在这片热土上。我们目前正在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筑巢引凤”的工作。
我认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我们应当将区域内的当地企业与资源,与那些转移过来的产业实现互动衔接,借此参与到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去,增强我们自身的内发展能力,也许这比片面追求招商引资有着更为长远的意义。
陈栋生(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 欠发达地区大力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并带动自身工业化进程,这是加快发展、迅速赶上发达地区的一条重要途径。中西部地区应抓住机遇,顺势而动,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在交通、产业、体制等方面实现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全面对接,接受辐射。
解放军报: 产业转移是件好事,但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垃圾产业”也乘机转移到了中西部,请问该如何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
陈栋生: 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时,应该有选择的承接。简单的讲就是“三个不接受”:第一,严重污染环境的不要接受;第二,对于产品周期已经到了末期的不要接受;第三,对于设备技术已经陈旧的不要接受,否则,所接受的只能是破铜烂铁。
中部地区要组织完成中部六省的综合产业规划和市场规划,实现不同省份在产业和市场上的分工和协作。——武汉大学中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张建清
张建清(武汉大学中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鉴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投资不足问题目前尚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它不像东南部沿海地区,可以有很大的选择外来投资的余地,在此背景下,的确有可能出现“垃圾产业”蜂拥而至的情况。要避免出现此类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税收、信贷、土地等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优化外来投资的投向,鼓励外来投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注重引进高附加值、高辐射力、低能耗和处于产业高端的外来投资项目。
第 1 2 3 4 5页
打破省际之间的壁垒, 使省区经济向区域经济“成长” 西部地区各城市之间在自然资源及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兰州市市长 张津梁
解放军报: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各省区之间的竞争有效增强了各区域的经济活力,但也出现了地方贸易保护主义、产业结构雷同造成的恶性竞争等现象,资源低效配置等一些负面问题日趋显现,您认为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张津梁(兰州市市长):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和著名的“茶马互市”,曾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关于推进区域一体化这个问题上,我有这么几点想法。一是共同培育区域经济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合作中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和完善统一、有序、开放的金融、人才、技术、产权等区域性要素市场,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促进各种要素跨地区流动。二是拓展区域经济合作领域和范围,西部地区各城市之间在自然资源及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我们将以产业、旅游、物流合作和共建市场、环境保护等为重点,全方位加强对接与合作,加快形成多足鼎立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三是突出区域产业分工配置,根据国家四大功能区的划分和定位,当前特别要把跨区域产业转移作为建立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重要途径,摆在重要位置来思考和谋划。综合分析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提出了设立兰州出口加工区和兰州青藏物流园区的新举措,力争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四是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从强化区域规划入手,与西部城市共同致力于推进交通、通信、资源、水利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合作平台,不断促进区域合作深入推进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张军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 健全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一项既十分复杂又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在诸多领域进行不懈地探索和创新。比如,既需要努力探索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有效途径,又需要寻求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有效方式;既需要探索区域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有效途径,又需要探索中央对不同区域特别是欠发达区域进行扶持的有效方式。根据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要完成这样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选择若干有代表性区域进行探索、试验,以便积累经验加以推广,也是十分有益的。
张建清: 在新一轮区域发展的战略机遇面前,中部地区要组织完成中部六省的综合产业规划和市场规划,实现不同省份在产业和市场上的分工和协作,同时按照规划的要求对现有的重复和雷同产业进行引导和改造,形成中部六省主导和优势产业合理分工的新格局。
第 1 2 3 4 5页
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必须从模仿型增长 向创新型增长模式转变 解放军报: 科技自主创新对一个国家、地区和企业发展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请问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该如何走好自主创新这条路?
王文超: 郑州去年经济总量达到了2400多亿,由过去在省会城市排列第12位跃升为第8位。这个喜人的进步,与我们鼓励自主创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涌现出的一大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有关。比如说,郑州宇通汽车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客车生产企业,而且开始走向国际市场,郑州有全国最大的氧化铝企业,郑州的速冻食品行业,已形成一批如三全、思念等全国知名品牌。
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植自主品牌,郑州出台了很多政策,今后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倾斜,引导资金投向,建立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激励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高附加值特色加工制造业与现代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先进生产制造业基地,力争为中部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胡鞍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进入21世纪,知识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大背景,发展基于知识的经济社会既是基本方向,又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中西部地区最丰富的是自然资源,但是最稀缺的是知识信息资源,因此如何从以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传统战略转向实行知识发展战略,是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这就需要强化中西部地区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知识的能力。
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能够有效地把各类生产要素或资源,尤其是知识资源进行集成、配置并加以应用。中西部地区需要从简单的模仿东部传统工业化路径向创新性的新型工业化模式转变。
解放军报: 作为河南知名品牌,宇通集团这些年发展很快。请您谈谈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灵魂,是生命线。——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汤玉祥
汤玉祥(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灵魂,是生命线。宇通的发展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去年宇通客车的销量近26000台,在国内行驶的客车中,每五台就有一台是宇通客车。可以说,宇通能够保持十几年快速稳健的发展势头,很重要的一点,靠的是宇通人奋力拼搏的精神,靠的是宇通自主创新的能力。
宇通客车每年都会把高额资金用于科研创新,正是这些投入推动宇通每年(平均近40%)的高速增长。现在我们新产品贡献率高达50%,最近5年获得国家专利达130多项。宇通的技术中心在国内汽车企业中首家采用法国达索飞机公司的CATIA软件对客车新品进行自主设计开发,被形象地比喻为“用设计战斗机的软件设计客车”。使用这款三维软件大大降低了客车的试制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基础上,宇通耗资两亿元兴建的客车实验中心即将投入使用,这将使国内客车行业实验设施的技术水准提升一大步,从而继续引领客车行业的整体创新水平。
第 1 2 3 4 5页
防止资源优势变成“资源陷阱” 对于设备技术已经陈旧的不要接受,否则,所接受的只能是破铜烂铁。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 陈栋生
解放军报: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八个字朗朗上口,常见于中西部一些地方各类招商手册。中西部地区资源不可谓不丰富。可在现实中,很多资源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低层次的开采现象比较普遍。这个问题怎么看?
陈栋生: 中西部的资源,无论是山西、河南的煤,还是江西、湖南的有色金属,都是世界级的“天宝”。但资源优势很容易变成“资源陷阱”:单纯卖资源,不敢冒市场风险搞深加工,经过一个时期积累,就会出现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终端产品少等问题。单纯卖资源,只顾近期利益是“近视眼”,人不远虑,必有近忧。
解放军报: 您觉得中西部地区资源上的优势如何变成经济优势,造福当地人民?
陈栋生: 矿产资源优势要变成经济优势,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开发矿产的时候要讲究经济效益,要注意调整好各相关方面利益关系,要对地方建设有更多的带动作用,使各方面都应该有利益所得;要调高资源税,不论是谁来开采,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政府都能增加收入。第二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要保护,不能损坏当地农民的利益,因为当地农民是走不了的。不能把当地搞得千疮百孔,地面塌陷,生态毁坏了就转移,对当地的损失一定要有足够的补偿。
解放军报: 西部应如何变单一的资源开发为综合发展,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利益?
“发展性焦虑”导致西部地区一些政府纷纷追求跨越式发展,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高新才
高新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十一五”以来,西部大开发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同时,日益强调重点地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重要性,西部大开发战略事实上在向综合发展方向完善。在对西部地区进行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对西部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需要从产业链、价值链的视角进行整体考量、统筹安排;开发过程中需要在注重资本积累的同时,重视劳动积累,重视项目建设的根植性,将资源开发、工程建设、当地劳动力技能提高、当地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等有机结合起来。
第 1 2 3 4 5页
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西部的“软实力”, 可为经济发展铸就良好的“软环境” 解放军报: 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传统深厚,请问如何发挥这个优势?
王文超: 郑州是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首先是它的历史久远,1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发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华夏文明的源头。但是,这些都是历史的,怎么把这些资源变成文化优势呢,变成经济发展的优势呢,变成产业的优势呢?这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这些年来我们对文化发展倾入了大量心血,投入了大量资金,确实推出了一批精品,有效地激活了文化产业。
比如说通过三月三黄帝拜祖活动来宣传黄帝精神,凝聚了全世界的黄帝子孙,有利于推进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有利于实现我们民族的振兴。这个作用不可低估,全世界的华人都承认这个活动,知道这是我们共同的家,这是根,这种凝聚力很强。再一个就是通过少林世界传统武术节和国际少林武术节,来进一步推动少林武术走向世界。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把一些文化项目推向市场。比如我们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通过佛教文化、武术文化、古代音乐,加上舞蹈,以及现代声光电手段,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是一台有特点的节目。文化产业要搞就要做大做好,《禅宗少林》音乐总监是谭盾,后来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组策划。正是因为有了高水平的设计和制作,这台节目推出后,很快打响,口碑很好,票房收入也不错。
胡鞍钢: 当今世界,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日趋深刻,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可以为发展铸就一个良好的“软环境”。我曾到西部很多省区做过深入调研,参观了敦煌、河西走廊等。令我最为惊叹的是,陕西、甘肃等省区曾是汉唐时代最开放的地区,是中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节点,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按照今天的说法,真可谓是“开放的窗口”、“开放的前沿”。因此,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应当是下一番功夫挖掘整理、继承发扬这些文化传统,把这些历史传统现代化,同时使其国际化,成为对外开放的新动力,也成为发展多样化、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内旅游品牌乃至国际名牌。
网络消除了获取信息的地理限制, 但也要谨防它带来的“发展性焦虑” 解放军报: 《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弗里德曼认为,网络时代人们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请问这给中西部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胡鞍钢: 2001年,我去新疆吐鲁番调研,发现那里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种葡萄、卖葡萄,在网络上,农户可以就如何种植、储藏等问题同几千里外的专家进行交流,和全国、全世界的经销商谈生意,这就是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今年8月,我到甘肃讲授如何进行灾后重建,没想到竟有3000多名省地市县三级干部通过网络视频同时参与了听课,这充分表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使得知识更容易获取、更容易扩散、更容易传播、更容易应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是“平的”,中西部是“平的”,即是一个可以共享发展信息、共享发展经验、共享发展知识,最终共同富裕、分享发展成果,这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高新才: 我个人认为,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言,信息化带给中西部地区的机遇小于挑战。比如说信息获取是平等的,但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利用信息的能力也是显著不同的。
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使落后地区人们能从各种渠道充分了解到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富裕和繁荣,存在强烈的羡慕和崇拜,但对于实现富裕和繁荣的过程和艰难认识不足或不去考虑。“发展性焦虑”导致西部地区一些政府纷纷追求跨越式发展,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不计环境、不计条件而全官招商、全民招商现象比比皆是。
下期请看:小康梦想离这里还有多远? 第 1 2 3 4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