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炸麻花 黑作坊真恶心
新报讯 记者 崔楠15302112015 东丽区大毕庄镇一家“黑作坊”生产的麻花,竟打起了“天津特产”的招牌。
昨天上午,记者跟随东丽区质监局执法人员来到大毕庄镇。推开满是油污的大门,院子里的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将麻花装箱。进到加工车间,10多名没穿工作服和佩戴工作帽的外地人员正在加工麻花。案板下,几个沾满油污的大桶内装满了脏兮兮的地沟油。两名身穿便服,头发很长的外地男子正在油锅前忙着炸麻花。
走在车间里,满是油污的地面会让人感觉粘脚。在成品车间内,执法人员还发现了200多箱标有“天津特产”字样的成品。
执法人员现场调查得知,这家加工厂根本没有取得生产许可,是一家“黑作坊”。据作坊负责人介绍,这些加工人员中,只有少量人员进行过身体检查。生产的麻花主要是销往沈阳地区,基本不在本市销售。截至发稿时,执法人员已经将现场查获的数千公斤成品、半成品、原料封存。作坊负责人也在进一步调查中。
本组摄影 新报记者 崔楠
“无照”也敢打针输液 “舒乐安定”照卖不误
黑诊所胆真大 在东丽区新中村开设了近一年的“黑诊所”,生意十分火爆。诊所吸引客户有两大“法宝”:一是一张外地农村卫生室的执照;二是销售国家严格限量销售的精神类药物。昨天,这家“黑诊所”已经被属地卫生监督部门取缔。
暗访:一块钱买到精神药物 昨天上午,在东丽区新中村的一家小院大门外,标有“卫生室”字样的灯箱十分醒目。推开房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堂屋内宽大的药品柜台,里面至少摆放有上百种药品。其中最引起记者注意的是包装上标注“精神药品”字样的“艾司唑仑片”。
几名患者正在里屋接受治疗,其中两名儿童在输液。见有客人上门,刚才还在屋里忙碌着的一名妇女急忙迎上前问道:“买点什么?”得知要买“艾司唑仑片”后,这名妇女说道:“一块钱一盒,要几盒。”把药放到柜台上,她没有介绍服用这种药需要注意的事项,就又忙着进里屋招呼病人去了。
对话:“外地执照”成招客法宝 记者再次将这名妇女喊了出来,询问这里是不是正式的诊所。这名妇女指着墙上悬挂的一个玻璃镜框说道:“您看,咱这里可是正规诊所。不然哪能有执照呀。您到这里看病就放心吧。”顺着妇女手指方向,只见镜框内确实有一张“行医执照”。但这只是一张由山东省庆云县卫生部门给当地某村卫生室颁发的资质证明。记者询问妇女是否就是医生,她说:“医生出去了。你有什么不舒服跟我说就行了。”
记者和一名刚输完液的当地村民攀谈后得知,这家诊所在这里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了。每天到这里买药、打针、输液的人很多。除了这里药全且很便宜外,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家正式诊所,到这里看病很放心。
取缔:诊所原是“黑诊所” 记者将情况向东丽区卫生监督所汇报后,执法人员赶到了现场。在与诊所一墙之隔的出租房内,执法人员找到了经营这家诊所的“医生”赵某。在出租屋内,执法人员还发现了大量药品。现场调查得知,这名赵某只是一名中专毕业生,并没有取得医师资格。而用于招揽顾客的“执照”,其实只是山东卫生部门给农村卫生室的证明,只允许在当地进行简单的医务活动,根本不能在天津市从事医疗活动。这家让村民深信不疑的诊所根本就是一家“黑诊所”。截至发稿时,执法人员已经将现场查获的至少五箱药品全部扣押。药品来源,也在进一步调查中。
此外,天津市食品药品稽查大队执法人员指出,“艾司唑仑片”俗称为“舒乐安定”,是二类的精神药物,属于国家严格管理的药品。只允许在正式医院,由主管医生开具处方后限量销售。随意销售这种精神类药品是一种违法行为。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