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针 |
考古人员最近在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内,新发现7枚用披毛犀的臼齿珐琅质制成的牙针(锥)以及牙制纽扣和染色用的赭石(颜料)等服饰文物,这是继去年以来两批8万年-10万年“许昌人”人类头骨化石发现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收获。
■牙针磨得很美
考古队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占扬说,这些牙针(锥)出土于距今约1.5万年前的遗址上文化层堆积中,均已形成化石。它们断面呈椭圆形,磨制精美,尾部略钝,尖部有使用痕迹,长度3厘米-7厘米,有的已在使用中折断。
■牙齿扣有光泽
考古队在距今约1.5万年前的地层中,新发现数十枚用动物牙齿做的片状器具,已经形成化石。考古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牙片的使用光泽集中在中部,这显然不同于其他尖刃工具使用光泽集中于尖刃部,因此认为可能是一种有着特殊用途的器物。考古人员在观察时发现,有的标本中部有束腰现象,因此推断可能是衣物上的纽扣。领队李占扬分析说,纽扣的制作过程可能是用石锯将动物牙齿截断,用石制雕刻器挖去牙齿内的白垩质,四周经磨制而成。这类器物是国内属首次发现。
此外,在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用象臼齿齿脊做的呈片状的工具,工具上有经使用的痕迹。研究人员初步认为可能是古人制作细石器的工具。
■赭红十分时尚
考古队还发现了大量赭石(颜料),数量有20余块,这是国内赭石在细石器遗存中第一次集中出现。经过调查,赭石不是当地产的,可能是古人从很远的地方有意带来的。李占扬认为,遗址的主人可能用赭石染制衣物,种种迹象表明当时已能制作精美柔软的皮衣。真若如此,1.5万年前最时尚的颜色首推红色。
■“许昌人”迁移了
李占扬认为,灵井遗址出土的这批文物,可能属于末次盛冰期(距今约1.8万年)来自中国北部猎人的遗物。随着末次盛冰期时期寒冷气候南侵,猎人南迁,越过黄河并到达河南许昌灵井。由于这里有优质的水源等自然条件,使史前文化得到高度发展。 (综合新华社、东方今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