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军队各个方面都和国家建设有关系,都要考虑如何支援和积极参加国家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军队支援地方的历史,就是真情服务人民,不断走向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历史。
从扶贫攻坚到重点工程援建: 服务人民的行动一脉相承 这是两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1987年,湖南省军区决定在湘西选扶贫点,时任省军区司令员蒋流金带着调查组顶风冒雪,深入湘西各县考察。从那时起到现在,湖南省军区几个“规定动作”始终没变:每任扶贫干部,党委领导要亲自挑选、谈话;每期扶贫规划要亲临现场考察论证、审定;扶贫工作组每年交接,要亲临现场参加;扶贫干部经费、项目上遇到困难,就想法帮助协调解决……
从1992年3月正式进驻羊湖水电站起到2008年,武警水电部队的赵秀玲不知不觉在西藏工作了16年。16年间,她先后参加羊湖抽水蓄能电站、查龙电站、满拉水利枢纽、沃卡河一级水电站、狮泉河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从一名大学生干部成长为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副总队长,赵秀玲一直被誉为“雪域高原的光明使者”,先后荣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
一个是在元帅故乡的扶贫接力,一个是在西藏无人区的默默奉献;一个是铁血男儿的无怨无悔,一个是痴情女子的高原守望。英雄群体的诞生与巾帼英雄的出现绝非偶然,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军队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从扶贫攻坚到重点工程援建,我军服务人民的行动一脉相承。如果说扶贫攻坚改变的是落后与贫穷,那么援建重点工程则大多是锦上添花,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富足和变化。如果说在扶贫攻坚中官兵感受到发展的必要性,那么在援建重点工程中官兵更能领略到发展的成果与魅力。
从“水神”李国安到军医华益慰: 服务人民的英雄层出不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这支军队永远不变的宗旨。回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军涌现出的英模人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义无反顾地支援地方发展。
1996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北京军区给水团团长李国安“模范团长”荣誉称号。当年“七一”前夕,中共中央组织部又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李国安带领下,北京军区给水团先后完成解决内蒙古边防10万军民吃水、用水难的“952”工程、张家口地震灾区的“救灾扶贫百井”和改善呼和浩特地区生态环境的“大青山生态绿化”供水工程,为边疆军民打井500多眼,收集两万多个水文数据。李国安有一句名言:“上不愧党,下不愧兵,更不愧千千万万老百姓。”
2007年6月24日,被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好军医华益慰塑像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落成。华益慰,笃信“医乃仁术”,从医56年只做着一件事:对得起病人。华益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作为一位普通军医,他坚守着自己的精神高地;作为一位平凡公民,他固守着自己的道德标准;作为一位白衣天使,他恪守着自己的社会良知……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仰天俯地,无愧人民。从“水神”李国安到军医华益慰,伴随着30年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我军服务人民的英雄可谓层出不穷。国际社会有评论说,“服务人民”已内化中国军队一种永恒的价值取向,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捐资助学到“八一爱民学校”: 服务人民的真情源远流长 200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全军和武警部队沿长征路线援建的112所“八一爱民学校”,有90所竣工并投入使用。这些学校主要分布在长征沿线和部分革命老区89个县(市),新建和改扩建校舍面积13万多平方米。有的还建起了语音教学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和校园局域网。
今年3月,一则消息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广西军区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希望工程”办公室签订协议,解除军区部队200余名团职以上干部与贫困学生结对挂钩帮扶的关系,同时决定按计划、分步骤地帮助18所贫困地区的学校建设生态文明校区。
人们应该记得,改革开放头20年,官兵捐资助学还是屡屡见诸报刊和电视、广播的新闻。最近两年,“与助学对象脱钩”真正成了令人兴奋的喜讯。一位军队高层领导说,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供了机遇,部队应当适应时代发展的特点,从过去的单一“助学”逐步过渡到“助成长”上来。
从捐资助学到援建“八一爱民学校”,人民军队服务人民的真情源远流长。谈到长征沿线百余所“八一爱民学校”,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姜沛民司长欣喜地表示,此举是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教育协调、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支援西部大开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有益探索。
从服从服务到共建和谐: 服务人民的理念不断升华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重要论述在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上,科学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定位,同时也为军队支援地方提供了全新思路。
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军队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大幅度裁减军队员额,调整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军队开放部分机场、码头、仓库、铁路等专用线等军用设施,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等,这些政策措施极大地减轻了国家财政的压力,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而今,随着军队职能使命的丰富和拓展,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成为军队支援地方的生动实践:支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参加和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参与和支持各地平安建设,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中,军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来,军队从服从服务经济建设大局到共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表明,与我们党对国家总体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升华相适应,我军服务人民的理念不断升华,支援地方的内涵不断丰富拓展,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步伐越来越铿锵有力。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