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西那坡11月29日电(记者黎云、李建敏)10月的广西,仍然很热,偶尔下点小雨,边境的宁静能让我们听得到雨声。
一条白色的长飘带,朦胧地挂在半山腰上,远远望去,美丽极了。近了,才知道,这飘带般的边防公路,一边靠着岩石,一边就是悬崖峭壁。
就一直在飘带一样的山路上行走。周围绿色的植被,让我们满眼都是翠绿。实在很难想像,多少年前,这里曾是战火纷飞的前线。
从云南边防自西往东走,我们在广西境内要采访的第一站是那坡县。“这里以前全部是雷区!”同车的一位那坡县的干部,指着车外的一片开阔地带告诉我们。经过几年排雷,如今,这里已经修成了边防连队的车行巡逻路。宽阔的路面,两侧绿油油的庄稼,小雨淅淅沥沥。
“九五”期间,在广西边境建设大会战中,那坡县一共修建了8条这样的公路,累计98公里。而整个广西一共修建了48个乡镇柏油公路近642公里,修建23个边防连队三级公里近39公里。
一位边防连长告诉我们,以前没修这条公路时,战士们要步行上山巡逻,极其难走,出来巡逻都要带着野战卧具,有时候需要在野外过夜。公路通了,“从连队出发,到达这里,现在只需30多分钟。”
中国的边防连队都已经装备了第二代的巡逻车。与第一代巡逻车相比,第二代巡逻车安装了摄像探头和远程传输系统,以及国产北斗的卫星定位系统,战位也由原来的竖排改成了横排,舒适度好了很多。
“以前转几圈盘山公路,军犬都晕得直吐。”一名叫张权的边防战士说。
公路给边防巡逻带来便利,也给边民带来许多实惠。战士们说,一条边防公路,就是一根串起边防情结的纽带。
在那坡县坡同村,边民们用摆满酒碗的桌子,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坡同村党支部书记陆玉生说,自从公路修好后,村子里已经有二十几户人家盖起了楼房,村民们的土特产,可以很方便地往山下运,收入年年增加。“没有公路,我们还用不上沼气灯呢,因为所有的材料都无法运上来。”
这条飘带,还串起了边民孩子的希望。那坡县平孟镇西马小学的孩子们现在有了跟城里孩子差不多的学校。这所学校也是“九五”期间广西边境建设大会战中修建的,就连学校周围种菜的土壤,也是当时部队用汽车从山外拉来的。它的修建,改变了这里的瑶族孩子没法读书的历史。
57岁的农恩龙,是这里唯一的老师,从小学一年级一直教到四年级。他不停地给我们每一个人说,是这条公路,是边防部队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
在教室后面的墙上,有一块国防教育宣传栏。这块宣传栏通过图画的形式,教育孩子们爱国家、爱边防、爱解放军。这是记者在其他地方的学校从未见过的。
农恩龙笑着说,这就是边境学校的特色,“国防教育在这里很重要”。
当年的战争让边民退让到后方,这条飘带又让边民们回到故土。在平孟镇坡墁屯,当地政府为瑶族边民修建了整齐的瑶寨,所有的建筑都是政府按照瑶族的建筑风格,修好了以后免费提供给瑶族边民的,是国家的一个扶贫项目。因为战火而迁徙到后方的边民,现在重新搬了回来,经营着他们的鱼塘、水面上要养着小鸭子,生活平静而祥和。
在靖西县的龙邦口岸,有很多越南人过来挑选种牛,一个成功地把牛卖出去的小伙子阮学功介绍说,越南人看中牛后,就直接付钱,只需要把牛拉过去50米,就回国了。也就是说,只需要走50米,一次国际贸易就可以完成。这个不大的交易市场,每天都能交易200多头牛。
这个叫龙邦的边防小镇,只有一条主街道,边民们悠闲地在街道两边喝茶聊天。这条街道的两头,一头是中越边境口岸,一头是中国的边防连队。两地相距200多米。和谐,原来可以如此近距离。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