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1月29日电 以“海洋高新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为主题的“2008·上海海洋论坛”今天上午在上海临港新城新落成的南汇行政办公中心举行,来自国家部委、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涉海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国外专家代表等共200余人出席论坛。
科技部原部长、中科院院士徐冠华、东亚海伙伴关系理事会主席蔡程瑛和国际海洋学院执行院长谢德萨克.伍尔帕特分别作了题为“国内外海洋高新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海洋资源的持续发展与利用”和“世界海洋经济现状与趋势”的主题演讲。此次研讨会由国家科技部、国家海洋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各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分与会专家围绕海洋资源开发与装备产业、海洋服务业和海洋文化与产业三大板块展开分组专题报告,分别从不同角度就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装备制造业、航运港口物流服务业、弘扬海洋文化提高全民海洋意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我国的海洋工作,党的“十七”大作出“发展海洋产业”的战略部署。我国海洋经济现已进入成长期,海洋经济的增长方式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海洋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得到加强。上海是沿海特大型城市,已形成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海洋产业格局。“十五”期间,上海的海洋经济平均增速达28.5%,高出同期地区经济平均增速近13个百分点。专家们认为,海洋经济是高技术经济、开放型经济、综合性经济。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应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键要做到“聚焦、错位、合作”: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就是要重点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和产业,这是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需要;错位就是要大力发展临港航运港口物流业,与其他地区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合作共赢,这是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上海需进一步整合资源、聚焦重点、扬长避短,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连接长三角、服务全国的纽带作用。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建设,洋山深水港、临港新城初具规模,临港重装备产业区和国际物流区形成框架,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雏形初显,南汇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战略,已成为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南汇还成功引入上海海事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两所涉海高校整体搬迁临港新城,将推动其它高校涉海学科、涉海科研院所、海洋科技和管理人才进一步向南汇积聚,为南汇打造海洋人才培养基地、推动海洋经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和有力支撑。(吕网大戴翼飞)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