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赤峰11月29日消息(记者陈青平赤峰台记者李彤)“黑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泥孩子”,过去,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曾使农村教育一度落后,城乡教育发展失衡。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总投资5600多万元的远程教育工程,让90%的农村娃享受到了信息化的阳光。
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城乡孩子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科学的教育布局调整,实现了城乡办学条件的均衡。赤峰市林西县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先河,投资6200万元调整教育布局。将初中全部移进县城,90%的小学办成了寄宿制学校。中小学校总数由原来的147所压缩到26所,每所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室。现在所有的寄宿制中小学都通了暖气,学生吃上了营养配餐,24小时都有生活教师服务。近几年来,赤峰市撤并中小学校点1141所,投入19亿多元用于城乡学校建设。
城乡教育共同体,促进了教育资源由城到乡的“反哺式”流动。在赤峰市元宝山区,城里的实验小学和乡下的美丽河镇小学、马林镇小学这3所学校打破城乡界限实行“区域教研”,每次实验小学举办教育专家讲座、优质课评选展示等活动,两所农村小学的教师都要参加。实验小学每年还向两所农村小学赠送桌椅、电脑等设备,折款20多万元。今年,赤峰市出台支教政策,在评优、评模、晋职、晋级、工作调配上优先照顾支教教师。目前,全市已有800多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有180所学校结成了教育共同体,强弱联合缩小了城乡学校间的距离。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