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个“不能说的秘密”。
外人看来,他们和其他警察一样,每天面对“几进宫”的劳教人员,苦口婆心。可是,谁又知道,他们直接面对的,是一些已经得了“绝症”的特殊对象———艾滋病劳教人员。
趁着“12·1”世界艾滋病宣传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记者走进这支特殊的劳教干警队伍,探寻他们不为人知的故事。
也曾谈艾色变 如今坦然以对 据统计,因吸毒者静脉注射引发艾滋病的比例在我国约占70%。对于以收容吸毒人员为主的劳教场所,这是无法回避的课题。
2006年6月22日,广东三水劳教所正式成立专管大队,对HIV(+)劳教人员进行集中管理,一支特殊的劳教干警队伍诞生了。28位小伙子,平均年龄31岁。
每一位干警,大概都经历了4个阶段:先是恐惧,然后到担心,再到逐步平稳,最后习以为常。
刚开始,干警们“谨小慎微”,进入劳教人员的宿舍,连摸门把都要垫层纸。现在,这已经成为笑话了。劳教所副所长易晟介绍说,所里对干警进行一系列培训,包括艾滋病的认识、知识、防护、紧急处理、装备使用等方方面面,消除干警自身“谈艾色变”的心理。
艾滋病劳教人员多是几进宫,敌对、抗拒的心理明显,加上病情引起心烦意乱、焦虑暴躁的情绪变化,更增加了管理难度。有个江门籍劳教人员,总是冲着干警找碴,公然挑衅,让干警难堪。
“都得忍着,耐着性子开导他。后来了解到他入所前三个月有了小孩,最近孩子发烧,他担心是否被自己感染,觉得无助和焦虑。我们赶紧联系他家人,得知孩子只是肺部感染,把好消息告诉他。”
不管是哪一位劳教人员,他们年龄多大、家在哪里、健康情况如何,阿秦(化名)都了如指掌———他是大队的专职医生,脾气特好。
突发事件随时发生。今年9月,一个HIV(+)劳教人员突然流鼻血,晕倒在地,口吐泡沫、口腔出血、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弄得一身又湿又臭。阿秦赶来,没有一丝慌乱,有条不紊给劳教人员检查瞳孔,清理口腔分泌物和血块,当机立断处理现场,使劳教人员病情得到缓解。随后还为他更换了一套干净衣服。
“处理这种情况要非常小心,避免血液接触。如果自己有伤口,稍不小心,就可能受感染。”
干警们整天对着艾滋病劳教人员,反倒成了“高危人群”。但爱和奉献是无悔的选择,从组建到今天,队伍不仅实现了劳教人员“零死亡、零伤害、零事故”3个指标,还连年实现干警违纪率为零。
曾有职业暴露 半年未亲儿子 劳教所的旁边是三水劳教医院,这里也有一支的特殊队伍———留医中队。13位医护人员,既是执法警察,又是白衣天使,直接面对AIDS劳教人员,负责治疗和护理。
因为长期吸毒,大部分劳教人员的浅静脉被破坏,细小隐蔽的血管很难找到。即使找到了,血管也是脆弱易破。有的病人因为发病产生恐惧,性格变得粗暴,经常无理取闹,甚至拒绝治疗。护士长张开玲直言,“这些都给抽血、输液等工作带来困难,更是给职业暴露的预防带来极大的挑战。”
意外还是发生了。去年,护理人员阿骆(化名)为一位AIDS劳教人员打针,谁知劳教人员非常不配合,打针时突然一推,她被扎破了手。
当时阿骆已是3岁孩子的母亲,但是按照评估结果和规定,需要隔离半年。孩子整天哭着找妈妈,丈夫承受不了重负,几次找院领导诉苦。面对巨大的压力,阿骆挺了过来,最后检查安全过关。到现在,她仍然坚守岗位,“工作再难,风险再大,总是要有人去做嘛!”
本报记者 王晓云 关天夫 通讯员 冯党生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