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方跑项目的人很多是开车直接进京的,希望用速度“拼出”机会 摄/时会理 |
请出省领导组队来京小旅馆里办公
最怕家里来电话
“多路并进”没进展
副市长:“来时立过军令状真有点不敢回家”
闻讯 希望重燃70个小时重作新材料
拥有一座机场,与省城和接壤的境外建立更快捷的交通网络,一直是我国北方某地级市历届管理者最大的梦想。
当国家宣布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时,该市的管理者们仿佛看到了希望,于是一支名为“大项目办”的队伍在副市长的带领下进驻了北京。日前,本报记者通过多方努力走进了这支在外人看来神秘的特殊“部队”。
“提出想建机场的那个市长已经离休快20年了,当听说国家要投入4万个亿时,老市长半夜给我打电话,兴奋得说话都有些颤抖……”
以上是该市主管经济工作的副市长陆远在接受采访时的开场白,从他复杂的表情中,透露出来的只有压力两个字。
2008年11月8日一上班,陆远就立即约见市委书记,简短的情况汇报后,书记当即批示:马上组队,准备充分,尽快出发。
由于上一次申请是接近20年前的事情,所有的申请材料都是铅字打印的文稿,一些照片也都是由胶片相机拍摄的黑白片。
陆远当即决定推翻原有的材料,由设计勘察院、交通局、国土局等部门立即联合行动,重新制作一份申请材料。
于是,在接下来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国土局完成了机场占地所有的土地审批手续;交通局完成了全部设计、交通流量、建设航站楼等文字材料;而设计勘察院则完全用3D动画模拟了一套机场设计图。
三个部门的二十几名工作人员联合办公,整整用了70多个小时,完成了正常情况下需要百余名工作人员接近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
“当那一式12份、上万页的申报材料摆在我面前时,我突然有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压力。我知道这是全体市民的一种期盼,而我则需要把纸上的期盼变成现实中的航站楼和跑道。”陆远说。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