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发展进程 推动农民持续增收
苏州力促城乡一体化发展
本报南京11月30日电 (记者杨晴初、龚永泉)江苏省苏州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使农村既呈现先进和谐的现代文明,又保持江南水乡优美的田园风光。
苏州市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形成农民持续增收新的机制。苏州启动“百万亩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建设,建立30个市级示范区,使农业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全市高效规模农业面积已达138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达到222万亩;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0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85亿元;累计建成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场所130多个,经营收入超10亿元。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75元,同比增长12.9%,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通过土地资源的集聚,苏州不断开拓农村发展的新产业、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全市累计拥有村级集体经营性标准厂房1699万平方米、三产及外来工集宿等物业用房611万平方米,村均经营性租赁用房面积达1.65万平方米。去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300多万元。
苏州坚持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苏州按照现代社区型、集中居住型、整治改造型、生态环保型,古村保护型5种模式,分类指导新村和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全市63个乡镇2517个农村集中居住点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引导农村工业企业向规划区集中,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近年来,苏州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和配套,所有乡镇15分钟可上高速公路,建制村班车通达率超过99%,区域集中供水入户率超过9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9%。
苏州市还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发展农村保障事业。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比例达96%,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和养老补贴的比例达99%;农村基本医疗保险人口覆盖率达9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保障水平提高到每人每月23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