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科考队员在沙漠中行走。当日,罗布泊综合科考队的部分专家在小河墓地西侧的沙漠中考察。连绵起伏的沙丘中常会遇到裸露的干涸河床,地表可以见到零碎的陶片,以及淡水生的螺壳。新华社记者张鸿墀摄
11月27日,科考队员将陷进沙漠中的越野车推出。新华社记者 张鸿墀 摄
11月27日,罗布泊综合科考队的部分专家在小河墓地西侧的沙漠中考察。这是罗布泊地区的椎实螺(1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张鸿墀摄
新华网新疆罗布泊11月30日电(记者张鸿墀、赵戈)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秦小光和吕厚远研究员,29日完成了在小河墓地北4公里外一处采集点的地质剖面采集工作。
1934年,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沿孔雀河向南支出的一条小河道南行,这条无名小河道,贝格曼随意称之为“小河”,他在小河沿岸分别发现了4、5、6、7号墓地,科考队宿营所在的这座被称为“有上千口棺材的坟墓”的墓地被他称为“小河5号墓地”,在小河以东约10公里。
两位考察队员选择的断面在小河以东,小河5号墓地以北约4公里。从地表分析,这里是一条更小的古河道,也许是小河的分汊。秦小光和吕厚远在这里进行了2米垂直剖面的土样采集。
秦小光说:“由下至上,这个剖面中的泥土里沉积着由远及近的地质信息,通过实验室里对不同层次土样的粒度、磁化率等多个项目的检测,对这些沉积物是湖沙还是河沙的分析,可以大致勾勒这一区域古环境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对小河墓地形成前后古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
“通过目测,可以看出这个剖面中粉沙和黏土层交替出现,我认为历史上这片区域中湿润的绿洲与干旱的荒漠曾有过交替期。”秦小光说。
沿着小河发现的古遗址似乎可以作为佐证。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研究员发掘的小河5号墓地距今在3700年前后,此外他在小河沿岸还分别发现了汉晋1、2、3号遗址。就在11月27日,他与其他的科考队又在小河沿岸新发现了暂命名的汉晋4号遗址。
汉晋时期在距今1800年前后,在小河墓地和汉晋遗址这两个时间段中间缺乏足够的考古发现,很可能因为环境原因人类活动曾经中断。天干地旱,小河人不得不弃乡远走,而水美草肥后,汉晋人又来此生息。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