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一群鸽子在印度孟买泰姬玛哈酒店上空飞翔。新华社记者吕小炜摄
据11月30日印度官方公布的最新数字,持续3天之久、以令人震撼的军匪枪战形式结束的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从某种程度上已经动摇了印度人乐天知命的生活方式。这个周末,惊魂未定的印度人大多选择待在家中,平日里拥挤不堪的孟买城,几十年来头一次感觉有些冷清。从新德里到伦敦,几乎所有的时事评论员都在同一时间探讨孟买惨案暴露出来的印度复杂国情之下脆弱的民主和社会平衡,有文章甚至说社会扩大的裂痕“将把印度撕裂”。
这对于印度的“大国梦想”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
孟买恐怖袭击在世界上引发了关于印度的思考,越来越多的观察家强调,这不仅仅是一个拥有核武器和航空母舰的国家。孟买《每日新闻分析报》30日说,恐怖袭击结束了,但恐怖的梦魇还在延续。孟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过40多起恐怖事件,但这一次的恐怖袭击跟以往不同,以往的恐怖袭击基本上是偷偷摸摸的,而这次是公然的。而且这一次并没有像以往那样随着爆炸声停止而结束,恐怖分子不是自杀身亡,而是面对面与政府军枪战。
俄罗斯国际问题专家萨塔诺夫斯基30日接受莫斯科回声电台采访时表示,印度社会宗教繁多、教派林立,民族、种族以及种姓等一系列矛盾已成为长期困扰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痼疾,这次孟买的恐怖袭击是印度社会矛盾激发的表现。他说,尽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怀抱“大国梦想”的印度按捺不住登上国际舞台的迫切心情,想方设法吸引世界的目光,但在其国内,执政的国大党未能兑现竞选诺言解决选民温饱,有钱的人暴富,穷人还是饿肚子,社会矛盾一触即发,也给恐怖分子可乘之机。
法新社11月30日的分析文章说,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印度今年的经济本来就很困难,今年印度股市已经跌了55%,卢比已经贬到了历史新低,而孟买的恐怖袭击对印度经济来说如同雪上加霜。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网络版11月30日刊登题为“扩大的裂痕将把印度撕裂”的文章。文章说,孟买已经以其繁荣、多样以及开放成为新印度的象征。但在恐怖袭击发生后几小时,就有一些团体走上街头,高唱“向祖国母亲致敬”这样的歌曲。这首歌因为印度伊斯兰教徒的反对才没有成为印度国歌。而与此同时,很多印度教徒都收到了带有煽动仇恨内容的短信。印度是伊拉克战争后因恐怖袭击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超过4000人。但是印度政府没有建立权威的恐怖分子数据库,据说原因之一是为了得到穆斯林选民的选票。文章表示担心,印度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穆斯林少数族群(约占印度人口的13%,大约1.5亿),分裂将威胁这个国家的生存。
香港中评社30日则发表网评认为,与印度相比,中国的反恐、防恐架构要稳定得多,一是中国与周边国家都保持良好的关系,没有你死我活的武力对峙;二是中国的宗教政策总体是成功的,最大限度消弭了冲突的鸿沟;三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通过这次孟买连环爆炸,世界又会得到些什么启示?第一,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不能光忙于应对金融危机而淡忘了反恐。恐怖分子是不会睡大觉的,他们唯恐天下不乱,他们会兴风作浪,给这个世界乱上添乱,并乘机浑水摸鱼。
第二,孟买之所以发生连环爆炸惨案,其深层次的缘由还是印度国内久存的民族宗教矛盾。为此,在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里,政府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民生,要让广大人民分享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让他们的生活得到切实改善。这样一来,恐怖分子就失去了作恶的群众基础,天下自然也会太平很多。
印度官员11月30日证实,内政部长希夫拉杰·维什瓦纳特拉奥·帕蒂尔当天向总理曼莫汉·辛格递交辞呈。当天晚些时候,印度国家安全顾问M·K·纳拉亚南递交辞呈。
孟买恐怖袭击结束后,外界目光逐渐转移到袭击事件原因以及带来的教训。印度媒体和民众把矛头指向政府以及国会议员,认为他们之间的政治纷争以及失职之举应对袭击部分负责。(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