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孟买恐怖袭击 危机四伏的全球反恐新战线
2008年11月27日 经济学家封面故事
在印度商业中心孟买,恐怖袭击早已不是新名词。1993年,被认为是印度穆斯林对印度教徒毁坏阿约提亚的巴布里清真寺报复行为的连环爆炸案曾导致逾250人丧生。
此次恐怖袭击与众不同之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行动策划和确定参与其中的恐怖分子的复杂性;二是行动以外国人为目标:人质劫持者似乎是在寻找美国人,英国人和以色列人作为人质。截至经济学家发稿时,孟买的危机还在继续。人质还未得到解救,泰姬陵马哈尔酒店依旧大火蔓延,还偶尔伴随着枪声和爆炸声。虽然早些时候已经有一个不知名的组织(德干圣战者)联系了电视台声称对此次事件负责,但是究竟是谁策划实施此次行动还不确定。
不论这样一个组织是否存在,伊斯兰教极端分子不可避免地成为受怀疑对象。并且,这种类似于美国纽约双子塔和英国地铁站恐怖袭击的手段,即同时对未设防目标的攻击,旨在造成大量平民死亡,暗示了基地组织的参与,或者至少基地组织曾为其出谋划策。这一事件对于印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困扰,因为直到最近印度还认为自己不会遭受恐怖主义的打击。据报道几年前在向妻子劳拉布什介绍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时,美国总统布什称印度不是一个孤独的基地组织成员,他拥有1亿5千万伊斯兰教信徒。
种族矛盾:祸起萧墙
过去,发生在印度的恐怖袭击事件总是被归咎于境外组织。这经常是指巴基斯坦,作为巴政府蓄谋的政策,抑或是巴国家机构中的不安定因素的结果;有时又指孟加拉国,因其允许恐怖组织在境内训练而受到怀疑。最近几个月发生在印度首都德里、旅游圣地斋布尔、印度“硅谷”本加鲁鲁和艾哈迈达巴德的一连串袭击已被“印度穆斯林游击队”组织声称负责。而且这个随后即被政府宣布解散的组织曾公开表明将对孟买进行致命打击。
印度的穆斯林人口确实像是滋生仇恨的温床。虽然众所周知的在印度唯一穆斯林人口占主体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长达二十年的动乱已经有所减轻,但是情况仍未好转。去年就有超过800人死于冲突。今年又有30多非武装示威者在反对印度统治的抗议中丧生。同时,随着分离主义领导人抵制的印度大选的行将开始,局势再度紧张。在印度其他地方,穆斯林少数民族经济困窘。一份由政府在2006年授权的报告表明全国的穆斯林信徒平均教育、就业、收入水平均低于大多数印度教信徒。此外,穆斯林还曾经不时面临骇人听闻的种族屠杀。2002年就有2000多人死于发生在古吉拉特邦的种族屠杀中,而屠杀者并未绳之以法。
为这次种族屠杀辩护的理由是穆斯林暴徒应为印度教积极分子的死承担责任。这揭示了印度现在面临的危险:种族间升级的紧张关系以及针锋相对的暴力行动。明年5月开始的印度大选将对形势雪上加霜。作为印度两大政党之一的印度人民党正摩拳擦掌准备捍卫国内的印度教信徒的权利。谴责国会领导的政府“在对待恐怖主义上太温和”曾是人民党的惯用竞选策略。但是最近作为对印度穆斯林游击队袭击的报复,即逮捕所谓的印度教徒轰炸机的行动似乎限制了这一策略。然而新问题的出现—印度教徒恐怖主义又绝非这一策略的胜利。
罪魁祸首:通常怀疑对象
第二个危险是如果印度再次将怀疑的矛头指向巴基斯坦,那么这两个敌对邻邦缓缓解冻的关系将再次进入严冬。事实上巴基斯坦新总统阿西夫•扎尔达里已经为缓和印度的敌对而费尽心思,且在国内招致了颇多争议。比如因为他称克什米尔部队为恐怖分子(这也是长期以来印度所希望的),而激怒了伊斯兰圣战组织。他还说巴基斯坦决不会率先使用核武器。本周一向受印度指责与跨境袭击有关的间谍网络—巴基斯坦国内情报局也受到了整顿。至此从前理论上并不存在的“政治武器”也已被解除。所以任何巴基斯坦官方涉嫌的恐怖行动都将意味着扎尔达里和他的政府已无法控制局势。
第三个危险不仅是印度所面临的,更是全世界所面临的:发生在孟买的恐怖袭击标志着对抗基地组织及其追随者的战斗的严重挫折甚至是转折点。在此之前恐怖组织已经失去了一些穆斯林国家阵线:比如在2002年发生巴厘岛爆炸案的印度尼西亚,极端分子已经撤退;还有在伊拉克,逊尼派的活动已经点燃了许多伊拉克人对恐怖主义的仇恨。当杀害穆斯林同胞已经成为恐怖组织的最大错误之时,穆斯林人占少数的国家便更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绝佳目标。因为这些国家的许多穆斯林人都感觉自己被边缘化,遭到社会的排斥。所以发生在这里的袭击能够引起强烈的反应,而这恰恰增强了穆斯林的困扰,一种基地组织可以利用的情绪。这种手段已经在英国等地奏效了。如果它再次在印度—一个穆斯林占少数的国家起效,那么它将对全球反恐斗争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