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发生火灾,4名正值妙龄的女大学生跳楼,结果全部当场丧生。几天后,中国农业大学实验室起火,火警设备却毫无反应。这些事故引发了公众对于校园安全的深思:大学生是否缺乏基本的安全自救能力?高校安全教育和设施保障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某网站教育频道,对千名大学生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72.1%的人对自己所在高校的安全保障情况不满意。
北京市某高校大二学生陈艺,每天中午12点下课的时候总是很烦恼,因为稍微晚一会儿出教室,就会被堵在楼梯口去不了食堂。
“我们学校教学楼的设计非常不合理,用的最多的是两个后侧门,通道和楼梯特别窄,仅有的两部电梯只在办公区停,不在教学层停,上下课时间拥堵情况就很严重。要是起火了,我们怎么办?”
调查显示,51.3%的大学生认为所在高校安全自救设备严重老化,47.7%的大学生反映宿舍楼和教学楼的安全通道不畅通。
华中科技大学的林扬看到上海商学院火灾新闻后,对该校学生的应对方式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他坦言自己也不会使用灭火器,能想到的就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调查中,53.9%的大学生表示不会使用灭火器,71.0%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安全自救知识培训。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突发事件,很难对安全隐患引起重视。”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小杨说,“"百培不如一练",应该让大家亲身参与演练,最好要经历那种紧张的气氛。”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授张锐指出,如果得到充分的培训,学生们遇到突发事件是可以避免伤亡的,四川地震中一所中学的校长能在1分多钟内组织全校师生安全撤离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他在北大开设了一门《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课,“我每学期带6个班,教给学生各种危机的应对方法,并练习一些自卫、自救的动作。有时还在学校里办一些安全自救知识的讲座。”张锐说,“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应该纳入教育部的"阳光体育"课题中,实践演习很重要。”
民调显示,77.5%的大学生赞成高校开设安全自救课程,82.9%的人认为应当进行突发事件的应对演习。
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晓说,学校安全教育要想做好,必须先把职能明确化。“现在高校有保卫处之类的部门,但主要是防范和处理人为犯罪的,不承担安全教育的职责。政府消防部门也会到学校来进行安全知识宣传,但是他们也不负责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他认为,日本的安全教育值得我国借鉴,“他们从小抓安全教育,学校每年都会定期举行演习,每栋楼都单独做,都有具体的负责人。消防部门也设有安全教育科,专司学校和社区的安全教育。我国的消防部门其实也应该不光是救火,更重要的是教育,可以对它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以确保安全教育的效果。”(实习生邹雅婷刘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