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等主办的“国际人才高峰论坛”11月29日在深圳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论坛上作了“人才培育与教育创新”的演讲,炮轰我国现行教育中的三大“病症”,其中之一便是高中文理分科。
朱永新指出,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的整体素质,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导致了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为此,建议教育部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11月30日《广州日报》)
对朱永新委员的观点,笔者深表赞同,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势在必行!
中学是培养一个人的基本知识素养的重要阶段,其目的不在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在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文理分科所导致的最直接结果是:学生产生严重的偏科现象,在基本知识素养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学文科的理科素养欠缺,甚至数学不及格;学理科的人文知识匮乏,论文毫无文采。大量事实证明,文理分科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在知识上是在靠一条腿走路。靠一条腿走路的人能走多远,结果可想而知。对此,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我虽然不赞同当下中国要培养出多少大师,但人为地搞文理分科,对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可以说有百害无一利!”
我国高中“文理分科”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为了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而采取了“文理分科”举措。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做法可以理解。30年过去了,我国的教育发展、大学生的数量和规模与当时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文理分科”已失去存在的现实基础。更为严重的是,当前“文理分科”已异化为应试教育的产物,唯一目的是为了应付高考。可以说,文理分科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一为标,一为本。正是应试教育这一庞大的根系,才孕育出了文理分科这枚沉重、苦涩而畸形的果子。
事实上,高中“文理分科”之弊端早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2003年11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上海参加第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年会”时曾表示,文理不分科是今后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他认为,在高中阶段过早对学生划分文理科,并不利于他们的真正发展,因为现在的教育年限正在延长,学生的发展需要也更加丰富。为此,教育部门计划采取相关措施,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淡化文理分科现象。
即使众多专家历数高中“文理分科”的弊端,但有关部门依然不为所动。显然,这里面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西南师范大学博导易连云认为,“学校分文理是为高考做准备。目前的考试方式不合理,仅仅取消中学教学文理分科,而高考不变,丝毫不起作用。高考一旦改变,自然有了风向标。”可见,高考制度不改革,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只能是一种奢望。
可喜的是,目前有的地方已就取消文理分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消息报道说,山东省教育厅在今年8月5日发布文件,要求从2008年秋季开学起,高中文理分科时间不得早于二年级末,并且逐步废止高中文理分科。我们真诚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孙瑞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