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第63届联大第一次全会正在举行。
新华网联合国12月1日专电(记者王湘江)美国联合国协会全球政策计划高级顾问AycaAriyoruk女士日前通过电话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就联合国在2008年的表现、联合国改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未来如何处理对联合国政策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在过去的2008年里,世界可以说是危机事件不断,其中既有缅甸风灾、中国四川地震等自然灾害,也有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等社会经济难题,联合国为应对这些危机做出了很多努力。
您怎样评价联合国在应对危机中的表现或效率?
答:在过去一年里,的确发生了很多危机事件,例如格鲁吉亚冲突、缅甸救灾、金融危机,联合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很难找到一个对联合国表现的评价标准,也许针对某个具体事件我们可以看出联合国处理问题过程中是否发挥了有效作用。在缅甸救灾问题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反应迅速,很快便派出了救援飞机,尽管在初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潘基文还是仅自己的秘书长能力所及,认真对待了这一问题。
在应对缅甸风灾的问题上,有关“保护的责任”的概念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论。从法律层面讲,“保护的责任”只适用于发生了反人类罪行的地区,因此围绕这一概念是否适用于缅甸风灾的问题,有关的专家就此出现了很大的争论,我认为这对联合国来说是一件好事。联合国过去也发生过类似的争论,在此过程中逐渐制订出了一些国际准则,用于规范联合国会员国的行动。
问:近两年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联合国的批评声音似乎有所减弱,这是否与过去一年里联合国在应对国际危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您对此有什么评价?
答:的确,由于过去一年里各种危机的出现,对联合国的批评声音也有所减弱,特别是美国与联合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开展了合作。在联合国,美国政府任命哈利勒扎德取代博尔顿,出任常驻联合国代表。两人的处事风格明显不同,哈利勒扎德显然更受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同时,几年前的伊拉克战争不仅在美国人内部,而且在联合国各会员国中间带来了裂痕,这一分裂局面与冷战时期情况类似。但随着时间的迁移,裂痕逐渐弥合,美国逐渐意识到联合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问题上的重要作用,逐渐与联合国开展合作,彼此的分歧被搁置一边。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美国正在与联合国密切合作,尤其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
问:您对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他的前任安南的风格和贡献有何评价?
答:安南是一位伟大的秘书长,为联合国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与商业界、民间团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让秘书长的声音充满道德上的影响力,并且成功为联合国注入了新思想,如“保护的责任”。但他也经历了困难时期,特别是因为石油换食品计划。他也为未能阻止伊拉克战争的爆发感到非常难过。安南在联合国进行了广泛的改革,从管理改革到维和行动,到安理会以及内部监察等各个领域。
潘基文的到来为联合国带来了新鲜血液,他很好地实现安南离开之后的平稳过渡。他的风格与安南明显不同。他注重发挥秘书长的协调作用,与各派私下进行交流,处理问题,而较少公开露面。他把联合国改革当作自己的优先任务之一,他在秘书处建立了责任机制,大力倡导公开、透明的文化,上任不久就公布个人财产情况,同时也向联合国高官提出同样的要求。在推动联合国改革的同时,潘基文还关注了许多其它重要问题。例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他充分发挥了联合国推动相关行动的先锋作用。此外,金融危机、全球公共卫生、反恐、核不扩散等也都是潘基文关注的重点。总之,潘基文非常成功地在联合国倡导了公开、透明和负责任的文化。
问:联合国大会决定在明年2月之前启动有关安理会改革的政府间谈判,您认为此举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是否会切实推动相关的改革进程?
答:安理会目前的组成架构反映的是1945年的国际局势,有必要进行改革。但是,安理会是联合国主要机关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对安理会组成模式的改革都应当具有相当的灵活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应有利于增强安理会今后的效率,而不能使安理会变得僵化和过于庞大。
启动政府间谈判也许会有助于各国在联合国的平台上直接进行接触,但归根结底,任何改革方案仍需经过大多数会员国同意。首先要三分之二的会员国同意才能对《联合国宪章》进行修订,之后还要经过包括全体会员国批准。因此,任何改革方案都必须得到所有国家的同意,但目前各国还远未达成一致的方案。目前有关安理会改革的讨论比较侧重一个过渡性的方案,即规定新增加常任理事国的任期,到期后对其席位进行审核,但许多具体的细节仍有待落实,还存在争议。
问:在对待联合国的问题上,布什政府在前期和后期似乎出现了较大变化。您认为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在联合国政策上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答:在现任总统布什第一个4年任期,美国在没有国际社会支持、没有安理会批准的情况下发动伊拉克战争,布什认为也并不需要安理会的批准。美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因伊拉克战争问题变得非常紧张。随着联合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后重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布什政府逐渐意识到多边主义还像以前一样重要,并未过时。于是,在布什政府的后期,布什政府对联合国的态度出现了明显变化,美国与联合国之间的合作逐渐变得频繁,虽然布什政府通常不愿意公开承认这一点。
奥巴马当选总统后,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许多知名人士普遍对其上任后着手改善美国与联合国关系寄予了厚望,包括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内的36位美国知名人士最近在《纽约时报》上联名发表声明,要求奥巴马政府把加强与联合国的关系作为优先政策目标。美国联合国协会目前也正在发起一项签名请愿活动,届时将要求奥巴马在竞选演说中公开强调联合国对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作用。
我们非常希望下届美国政府能够与联合国密切合作。当今世界面临一系列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重大国际问题,例如全球金融危机、环境恶化以及能源短缺等等,必须依靠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予以解决,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奥巴马阵营显然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这可以从奥巴马竞选期间发表的言论以及他与布什大相径庭的世界观找到佐证。
问:下一届美国政府希望通过联合国实现哪些优先目标?
答:阿富汗问题目前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点之一,而联合国可以在国际社会帮助阿富汗重建过程中发挥协调作用。预计奥巴马上任后,将会寻求联合国扩大参与阿富汗的重建工作。此外,奥巴马政府还会试图通过联合国与伊拉克的邻国进行接触,以确保伊拉克的安全与稳定。此外,在核不扩散、气候变化、联合国改革以及能源等其它重要问题上,美国也将会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显然,所有这些问题,包括美国面临的许多紧迫问题在内,都需要在联合国的框架内得到解决,因此尽可能地加大与联合国合作将是奥巴马政府的明智之举。奥巴马政府应让美国正式加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理事会内部发回积极的领导作用,对其施加影响力,而不是在外面袖手旁观。人权理事会是一个年轻的机构,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比其前身人权委员会拥有更大的潜力。
美国目前在世界的形象不佳,国际社会对美国显然缺乏信任感,如何改善美国的形象将是奥巴马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做到这一点,与拥有192个会员国的联合国开展合作将是“最为快捷和最佳的方式”。
问:您怎样看待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
答:中国通过参与77国集团的活动,让世界关注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切,中国在这方面发挥了非常具有建设性的作用。中国一直明确表明自己仍是发展中国家,但与此同时也在更多地出现在“聚光灯”下,在联合国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中国在很多问题,如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就发挥了重要和建设性的作用。通过77国集团,中国可以帮助弥合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从而推动各国在联合国改革等问题上达成协议。如今,中国已经有能力发挥领导作用,如果中国选择这样做,这将不仅对联合国,同时对中美关系都将是有益的。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