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第17个“国际残疾人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今年助残月期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曾维,市委副书记苏宏章亲自到铁西区考察基层残疾人工作,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鞠秀礼,副市长祁鸣多次到各级残联调研。
今年,沈阳市残疾人事业以强化民生建设为契机,以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爱心城市”为目标,以解决残疾人“七位一体”需求和基础建设为重点,各项残疾人事业稳步推进。全市投资1亿多元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是残疾人得实惠最多的一年。
做好残疾人工作,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就业教育、康复服务、扶贫救助、维护权益、参与社会等工作如五彩丝线,为全市38.4万残疾人编织幸福生活。
绿色线:就业教育,多一份生存力量
就业难,残疾人就业更难。沈阳市残联迎难而上,就业保障、服务、安置三管齐下,使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在就业中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通过举办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咨询会、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扩大了残疾人就业途径。成立沈阳市盲人按摩学会则帮助更多盲人提高技能,打造沈阳盲人按摩品牌。
为了让残疾人有学上、上好学,沈阳广播电视大学残疾人学院全年已招收学员172名,实现了沈阳市大专以上残疾人专门学院的零突破。投入2000万元将14所特教学校打造成残疾儿童早期干预、义务教育、康复训练等功能的基地。31名贫困残疾人大学生获得7万元资助奖金。举办迎奥运手语大赛和盲文大赛,开设盲文学习班与奥运知识欣赏班,建立社区残疾人科普学校,使残疾人文化水平不断提升。
粉色线:康复服务,让生活有滋有味
今年,市残联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大力实施康复服务,在资金落实、项目实施、疾病预防、康复网络等方面,得到省“十一五”康复工作中期检查组的高度认可。
3000名康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全面开展,缓解了基层康复人员的缺口;84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30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为9所特教学校资助急需康复器材150件;市残疾人心理研究会正式成立,弥补了省内空白。大东、和平、铁西区已通过国家、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检查验收。目前,全市已建立了850个社区康复站、2000个家庭康复点,价值309万元的康复器材投入使用,全市近万名残疾人享受到康复服务,恢复健康,增添了生活的信心。
红色线:扶贫救助,营造爱的空间
残疾人事业是一项阳光事业,对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的扶贫工作是阳光下最神圣的工作。在第二个“沈阳助残月”期间,“六位一体”助残模式在铁西区试点成功;完成50家“日间照料站”和9个“阳光之家”和一个“阳光工场”建设;市区两级政府对低收入一级残疾人实施专项救助;“两节”期间;残联及社会各界走访慰问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家庭20142户,款物折合891万元;走访残困户15家,为残疾人解决困难37件。
全市有200多家青年文明号、近千个青年集体近2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扶残助残宣传与服务活动。
蓝色线:维护权益,挺起奋斗脊梁
如今,残疾人乘坐公交车时会发现,大多数车都设置了残疾人专区。今年全市制定并下发了《沈阳市创建“十一五”无障碍建设城市实施方案》,市内主要交通线路部分配备了方便轮椅上下的公交车,部分公交车辆增加了字幕和语音报站服务系统,方便了残疾人的出行。
市残联依法开展信访维权工作,严格落实理事长接待日制度,接待残疾人个体访1988人次,集体访24批次;领导接待日接访196人次,接待集体访18批次;开展理事长大接访2次,接待上访85人次,保障残疾人权益不受侵犯。
金色线:参与社会,生活更加自信
残疾人生活发展环境的优化,为残疾人成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广大残疾人在各自领域展现了新时代沈阳残疾人的风采。
今年北京残奥会,沈阳选手李端、张震一举夺得4枚金牌,并打破一项世界纪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并分别被省政府、团省委和沈阳市政府授予“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青年五四奖章”、“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沈阳特奥选手在韩国夏季特奥运动会上夺得5金、5银、5铜,聋人运动员在世界聋人田径锦标赛再夺2金、1银。今年首届沈阳市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成功举办,近万名残疾人参加了趣味体育进社区活动。同时,沈阳市残疾人艺术团得以完善,多项残疾人节目在全国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