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汇改以来,实行了综合浮动的汇率管理制度,应该说这一项改革是成功的。人民币汇率按照渐进、可控、主动的原则在不断地调整。改革以来人民币的汇率差不多已经升值了20%,这是由市场来确定的,中国还会继续坚持这样一个方向。中新社发杜洋 摄
中新网12月3日电 美国《侨报》12月3日发表中国时评《人民币要转向贬值?》指出,此时选择人民币贬值,对中国利小弊大。
而人民币汇率此次在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12月4日登场前大幅波动,也非政策转向之征兆。毕竟,虽然它打破了国际市场一直期望升值的思维定式,但其幅度仍在可控范围内,正符合中国改革人民币汇率的三项原则“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
时评原文摘录如下: 连贬四日(其中两天跌停)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终于在12月3日开盘稍有上升。但国际市场认定人民币已走入贬值通道的猜测却仍在继续。
单纯就技术角度来看,有涨必有跌,货币升与贬只是市场必要的技术修正。人民币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兑美元已累计单边升值近两成,确需释放风险。
从经济学层面分析,一国货币贬值对促进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成本最小,且惠及面最广,有助于刺激出口、缓解国内失业问题等。对眼下因出口放缓而经济增长减速及就业压力加大的中国,采用这种消化国际不利因素、保持本国强劲增长的通行招数,确会有所裨益。
联系到早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11月公开宣称“不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此次人民币呈现罕见走弱势态,真的是已走入贬值通道吗?笔者认为,这种判断言之过早。
众所周知,货币贬值是一把双刃剑,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容易招致不顾全大局的指责,恶化国际贸易关系。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欧美经济普遍低迷乃至呈现衰退之际,若人民币选择贬值,不仅中国与美欧本已紧张的贸易关系更趋严峻,就连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一向密切的贸易关系也可能出现裂痕。
事实上,在目前外部需求严重恶化的情况下,强势汇率对目前中国出口商的困境帮助有限。中国近期大投入、大减息,致力于推动经济增长更多依赖于内需,若因人民币贬值引发进口商品涨价,岂不会减弱国内消费能力,效果适得其反?
正是因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稳定了国际环境,中国赢取了巨大国际声誉,才能快速拓展局面,使世界经济摆脱了对美国的过分依赖。如今全球经济面临危机,国际社会普遍渴望中国扮演稳定角色,难道中国此时会自我伤害信誉,放弃增强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良机?
此时选择人民币贬值,对中国利小弊大。而人民币汇率此次在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12月4日登场前大幅波动,也非政策转向之征兆。毕竟,虽然它打破了国际市场一直期望升值的思维定式,但其幅度仍在可控范围内,正符合中国改革人民币汇率的三项原则“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钟海之)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