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朱熹称为“安乐村” 同安发现清代古堡群
早报讯(记者 苏丽艳 丰晓飞 通讯员 郑东文)方圆一公里的村落,坐落着四个石砌的古堡,这成为厦门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重大发现。
古堡门刻有“康熙”字样
这四座古堡分别为田边古堡、中庄古堡、湖山古堡和井内古堡。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位于澳溪村湖山的古堡。这座古堡呈长方形,长约54米,宽约29米,高约5.7米,西南面正中开设的古堡门如今依然保存完好。古堡墙体上端还有环绕古堡一周的走马道,外侧以卵石垒砌女墙,间隔分布有枪孔。古堡门为花岗岩条石门框,门上横梁镌刻“保合太和”4个字,前、后小字落款为“康熙丙子年(1696年)立”和“×××吉旦立”。
而位于将军洋自然村西北1公里田边和井内自然村内北村的两座古堡,则均只剩下残墙。它们的建筑结构均与湖山古堡类似。不同的是,田边古堡西边200米远处,还发现另有较小的古堡,墙高约2米,有方形潦目潦目望寨。井内古堡的墙体内,则发现有明末清初的瓷片。据了解,民国时及解放初期,这座古堡内分隔成多个单间,因为害怕盗贼夜间来偷盗牲畜,各家各户均将牲口存放于古堡中,请专人持枪值守看护,在古堡门边两侧夹墙内开凿有一人长的门洞,就是供看护人夜间休息的。
闽南客家两形态交融
“这四座古堡中,比较特殊的是位于中庄自然村的古堡。它设有祠堂,周围围绕着后代居住的小房厅,如同闽西南客家的围楼和漳州的土楼,是闽南古厝民居与古堡结合的典型例子。”厦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郑东称,中庄古堡正中为郑氏祠堂,为二落带左、右护龙的典型闽南古厝民居,护龙外围及古厝后院又围绕弧形石墙建有弧形的小房厅,作为杂物间或厨房,即民居的“后界”,是一处建有城堡防御功能的家族式大型古厝民居。
而在同安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洪文章看来,中庄古堡具有类似客家以宗族为单位的聚居形态,区别于以家族为单位居住的闽南形态。从前居住在此的是从南安石井迁徙过来的郑氏,这表明当时的民居产生了客家形态和闽南形态的交融。
洪文章认为,明末清初,古同安处于战乱之中,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加上海禁的实施,于是出现了人们从城中心向偏僻的澳溪村内迁的现象。这里是古同安也是厦门古堡出现最集中的地方,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形态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