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南昌12月4日讯(记者蔡福津通讯员袁晓琴何竹虎)江西宜丰县紧紧围绕让组织掌握青年、让青年靠拢组织这一核心,采取“两推一选”、“两联一培”的选育方式和“两定一考”的保障制度,从制度层面上解决了农村党组织寻找合适建党对象难和培养教育难等问题,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加入党组织渠道,大批优秀青年农民脱颖而出,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今年1-10月,该县成功发展农村党员158人,全县农村递交入党申请的优秀青年达963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672人,均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随着大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党组织发展党员“缺苗子”、部分青年对党组织“缺感情”、党员发展工作“缺机制”、农村党员队伍“缺活力”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入党积极分子从哪里来?如何增强农村青年对党组织的认识和感情?怎样才能把大批农村优秀青年凝聚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针对这一情况,宜丰县改变过去“坐等上门”的方式,积极寻找有效载体,从探索建立农村发展党员选人、育人和工作保障机制入手,紧紧围绕着“让组织及时掌握青年、让青年积极靠拢组织”这一核心,采取“两推一选”、“两联一培”的选育方式和“两定一考”的保障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党建工作活力。
两推一选:让组织及时掌握青年动态。结合全县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分布,采取群众推荐、党员推荐、支部遴选“两推一选”的办法,将年轻、有文化、政治素质好、致富本领强、有一定威信和培养前途的青年确定为本村发展党员重点培养对象并张榜公示,而这些优秀青年的基本信息在县、乡、村三级分别建有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县210个村通过“两推一选”有1158名农村优秀青年被各党支部列为了重点培养对象。
两联一培:让青年积极靠扰组织。采取“既干部联育,党员联带,上岗培养”的方法,在每个村党支部为每名优秀青年统筹安排一名干部结对联系,教育引导。结对干部主要负责向结对青年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结对青年提升政治素质,增强服务本领。同时,为每名优秀青年安排一名普通党员结对联系,示范带动。结对党员主要负责深入了解结对青年的思想、工作等情况,对条件成熟、本人有愿望的及时向党组织推荐,负责做好入党手续的指导工作。村党支部有计划地吸收重点培养对象参加党员学习会、党课等活动,让他们接受党内生活熏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对结对干部、党员联名推荐,本人自愿递交入党申请的及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安排预备岗上岗考察培养,重点将青年中品行正的人、头脑灵的人、手脚勤的人、能赚钱的人、上进心强的人推荐出来。今年以来,有963名农村优秀青年自愿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占培养对象总数的83%,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两定一考:激发农村党建新活力。过去,农村有些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少数村干部受“培养了苗子、顶了自己位子”思想的影响,不积极发展能力强的青年人选,而对于外出务工青年,村级党组织就当作看不见,管不着。“两定一考”制度出台后,县委组织部门明确各乡(镇、场)党委担负优秀青年培养、发展的主要责任,定目标,严考核,对发展党员不力的村党支部列入乡(镇、场)重点“管理”单位;对连续两年未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实行诫勉谈话;对连续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免职或降职处理。乡(镇、场)、村两级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了起来,各村党组织积极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列入重点培养对象信息库,有计划地吸收一部分外出务工经商、有一技之长的优秀分子回村入党,并在劳务输出集中的地区建立党支部,积极在输出人员中培养发展党员。据了解,该县今年新发展的158名农村党员中,高中以上文化有112名,占71%;有一定产业、“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有123名,占78%。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