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LCA战机生产型(limited series production LSP-2)图片来源:新华网
综合媒体报道,据印度媒体日前报道,在克服了起落架材料研发方面的巨大困难后,印度航空发展组织(ADA)已经将本国自行研制的轻型战斗机(LCA)舰载型的首飞时间定在2009年年末。据称,舰载型LCA战斗机今后将部署在印度海军航空母舰上用于承担防空任务。
据报道,由于舰载型LCA战斗机在着舰时其起落架将承受高达4.5G的过载,因此对材料要求极高,而这种材料目前尚无法从国际市场上采购,致使研制该机的印度斯坦航空工业有限公司(HAL)克服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但是印度国内的两家公司已于近期提供了所急需的相关材料,目前HAL已经开始了舰载型LCA战斗机起落架的设计制造。
据印度航空发展组织官员透露,首架舰载型LCA战斗机将是一架双座飞机,目前已经被编号为NP-1,其外观与为印度空军研发的PV-5号原型机类似。其差别主要在于舰载型飞机的结构将得到加强以便在着舰时能承受的较大的过载,同时还加装了拦阻钩,并将换装推力更大的发动机。
舰载型LCA战斗机今后将部署在印度海军航空母舰上用于承担防空任务。按计划,该机将取代目前现役的的“海鹞”垂直起降战斗机,并与从俄罗斯引进的米格-29K舰载战斗机搭配使用。目前印度海军已经表达了将订购40架舰载型LCA战斗机的意向。
根据与俄方的计划,俄方将从今年10月份开始向印度交付16架米格-29K战机,此外还将有第二批30-36架米格-29K交付;此外,印度国产LCA战机的海军版本将在今年年底首飞。
首批16架米格-29战机包括在印俄2004年签署戈尔什科夫号航母(排水量4.457万吨)改装项目当中,当时协议价格总计15亿美元,后来俄罗斯要求印方增付12亿美元,目前双方正就此事进行商谈。
印度官员表示,戈尔什科夫号和正在印度科钦造船厂建造的国产航母将需要米格-29K舰载机中队;印度3.75万吨级的国产航母预计搭载12架米格-29K战机、8架国产LCA舰载型战机和10架直升机。
此外,印度还斥资为唯一现役“维拉特”号航母上的10架"海鹞"式舰载机进行升级改造。
背景资料
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希望实现的战略目标是,至少在部分程度上摆脱依赖国外提供武器系统的状况,它同时也把从国外采购武器装备视为一种战略举措。在这种长期目标的主导下,具备设计、发展和制造高性能战机的能力一直是其反复考虑和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
印度研制国产战机的第一次尝试始于50年代后期,当时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研制了HF-24MARUT(“风神”)战斗机。富有传奇色彩的库特唐克教授担任该机设计小组的负责人,他曾参与过二战名机FW-190和Ta-152的机身设计。由于HF-24的作战性能不佳,因此“风神”的设计只取得了部分成功。“风神”的最初设计目标是研制一种飞行速度为2马赫的多功能战机,但因印度根据许可证生产方式制造的由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研制的“俄耳甫斯”Mk703型航空发动机的功率不足,使得该机实际上只有在俯冲状态下才能实现超音速飞行。即便如此,印度仍然制造了147架“风神”,该型战机在1971年印巴战争中执行了对地攻击任务。拟研制的该机改进型被命名为HF-73,它计划改装功率更大的发动机,以全面提高超音速飞行性能,但是该项目在一次试飞坠毁事故后被取消,并促使印度决定采购法制“美洲虎”式攻击机,最后一架“风神”战斗机于1985年退出印军现役。
在取得有限成功的20多年后,印度重新开始了另一次研制国产战机的努力。这种构想的最终产物便是“轻型战斗机”(LCA),该研制项目于1983年上马。与其同时立项的其他战斗机研制项目包括:美国的“先进战术战斗机”(ATF),该项目最终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出F/A-22战斗机;欧洲有关国家联合研制的“欧洲战斗机”;法国研制的“阵风”战斗机等。上述所有项目都曾因绝大部分不尽相同的缘由,经历过被无限期推迟以及成本过高等问题的困扰。
LCA项目的设计概念定义阶段由印度航空发展局于1987年开始实施。根据当时非常乐观的预计,该机将于1990年进行首次试飞,并于五年内加入印军现役,该机制造工作将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负责完成。毫无疑问,该项目原先制定的计划很快被证明缺乏现实性,该机的全尺寸工程研发第一阶段直至1993年6月才开始实施,印度政府为该阶段研制工作投入了218.8亿卢比。LCA的第一架技术验证机(编号为TD1,制造序列号为KH2001)于1995年11月17日出厂。此后,该机研制工作又因技术难题和政治原因,经历了无数次的延迟,导致其首次试飞一直推迟至2001年1月4日。该机的几个关键子系统和部件,包括最值得关注的线导飞行控制系统(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联合研制),以及由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F404发动机(因印度国产GTREGTX-35VS“卡佛里”型发动机迟迟未能交付技术验证机使用,而不得不采购美制发动机),都属于需从美国引进的装备。由于美国政府针对印度于1998年进行核试验而实施武器禁运,使LCA的研制遭受沉重打击。
该机第二架技术验证机(编号为TD2,制造序列号为KH2002)于1998年8月出厂,并于2002年6月6日首次试飞。LCA的试飞计划至此开始取得进展,但在经过长时间延迟后,该计划的进度已远远落后于最初设想,直到2004年1月初才总共完成了140次试飞。试飞工作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绩(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安慰而不是技术成就)是1号技术验证机于2003年8月1日完成了首次超音速试飞,同年11月27日2号技术验证机在其第66次试飞中也达到了1.1马赫的飞行速度。
在两架技术验证机制造完毕后,该项目继续研制五架原型机。编号为PV1的第一架原型机于2003年5月4日出厂,编号为PV2的第二架原型机预计于2004初完工。这些原型机在性能上更接近于制造型飞机,如PV2、PV3、PV4的机身重量减轻了746公斤,采用了性能更为先进的飞行控制软件,安装了空中受油管,并可能改装了性能更为先进的雷达。分别有1架原型机按单座和双座舰载型的设计方案进行制造,另外三架原型机是基本型,即为印度空军制造的单座型。
按照原计划计划,印度军方要求该机在2007年首次形成作战能力,希望有足够装备半个飞行中队的LCA交付印度军方,并要求该机在2009年全面形成作战能力,到2010~2012年全面发挥多功能作战潜力。而印度评论人士早已做出了悲观的预测,他们认为该机最早要于2008年才能开始系列化交付,并要到2010年(甚至是2012年)才能形成作战能力。
据报道,印度有关方面不时提及LCA可能会具有较好的出口前景。如果该机在达到设计者最初的性能构想且其售价较为合理的情况下,可能会在出口方面取得某些成功。预计首批序列化制造的LCA的单机价格约为1700~2000万美元;当该机制造数量大幅度增加后,有望将单价降至1500万美元。(钟娅)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