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来参观展览的市民纷纷与小平塑像合影。王亮摄
昨天的流花路展馆人潮涌动,广东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展展览开幕第一天便吸引了众多市民。男女老少,穿校服的,拄拐杖的,人们相邀结伴而去,在展区中追忆过去30年的岁月变迁。
小小电视折射社会巨变
“爷爷,您瞧,咱家相片里的黑白电视机!”12岁的童童一眼看到展区那台黑不溜秋的电视机,兴奋得连连拽着爷爷的衣角。郑大爷也忍不住走上前,左看看,右瞧瞧,连连感慨:“就是它!就是它了!”郑大爷说,1987年的时候家里买了一台17英寸的乐声牌黑白电视机,那时在村里已经算赶时髦了,一度引起了邻居的围观。
后来,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如今家里的那台电视机已经“瘦身”得只剩下一个液晶屏幕。“咱生活是越过越好了,一个小小电视的变迁不是最好的证明吗?”大爷乐呵呵地低下头对孙子说:“等你们长大了,这电视肯定又会变样,更先进了呢!”
展厅里,珠江啤酒、健力宝,嘉士利饼干、华丰方便面,潮州婚纱、新塘牛仔服,万宝冰箱、格力空调———这些“广货”让前来参观的老广们自豪不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广东通过引进“三来一补”加工业和“三资”企业,形成了以饮料、食品、纺织服装、家用电器为代表的轻工产业优势,随着“珠江水”、“广东粮”、“岭南服”、“粤家电”等“广货”大举北进,粤语歌、粤菜、粤式装扮也风靡全国。
86岁老华侨拄拐杖观展
展厅里那些曾经象征富裕的自行车、缝纫机,让80后、90后的青少年多少感到很新鲜。抚今追昔、饮水思源。不少观众在播放邓小平南巡宣传片的屏幕前驻足良久。“要是没有邓小平,没有改革开放,广东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我们现在的生活也不会这么好!”在展馆中与小平塑像合影的何先生这样说。
86岁的老华侨梁先生前几天从越南回国,他拄着拐杖,在家里人的搀扶下也颤巍巍地来看展览。老人家看到动情处,还特地把眼镜摘下来,用纸巾擦了擦,小心翼翼地戴上,再凑上前去仔仔细细地瞧。“我经常回国,看到家乡这么大变化,我想下一个30年还会更好!”
近半图片首次展出
作为广东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此次展览从今年3月份启动筹备,花了大量功夫,征集了图片近6万张,从中选用了2200张,其中近半图片是第一次使用,有15份从档案馆解密的绝密级文件是首次披露。征集的实物近4000件,参展的物品都具有文物价值。此外,关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央给予广东灵活政策的相关文件的影印件,1978年省委关于平反冤假错案的电文等珍贵文物也是首次展出。展览展出面积近1万平方米,展线长2公里,陈列展板450多块,是我省建国以来大型主题展览面积最大、实物最多、展线最长、覆盖面最广、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展览。
除了静态设计外,展览还增加了巨幅视频、四维影像、触摸屏、电子书,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增强了感染力和吸引力。如广东文化产品触摸墙,观众只要轻轻一点,就能听到反映改革开放的歌曲。图片、图表、实物、场景、沙盘、雕塑和模型,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技术和艺术手段,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角度,全景式地展示广东在3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敢为天下先”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洪奕宜)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