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孟买恐怖袭击探源
孟买恐怖袭击事件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印度社会各种根深蒂固的矛盾
文/郑瑞祥
连日来,人们在关注印度孟买恐怖袭击事件真相调查的同时,也在思考,为什么这些年来印度屡屡发生恐怖袭击事件?
孟买恐怖袭击事件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印度社会各种根深蒂固的矛盾。
首先是教派矛盾。印度独立六十多年来,一直为民族、宗教、种姓问题所困扰,这三大矛盾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以教派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造成社会不稳定和动乱的根源,也是产生恐怖主义和其他暴力活动的根源。
纵观多年来印度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几乎都与教派冲突有关联。印度人口中80%是印度教徒,穆斯林人口虽有1.5亿,但在人口超过10亿的印度,仍被称为“少数民族”。印度教高种姓的人在印度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占优势地位,而穆斯林是印度社会中的弱势族群。在发生教派冲突时,吃亏的总是穆斯林,伤亡最大的也是穆斯林。长期积累的教派矛盾,遇到适当的气候就要爆发,要寻找机会报复。
1993年3月,孟买发生重大的系列爆炸案,死亡257人,伤713人,超过此次孟买袭击事件的伤亡人数。作案者既有宗教极端主义的背景,也有黑社会的背景。据称,这是对1992年北方邦巴布尔清真寺被毁事件和孟买教派骚乱中大批穆斯林被屠杀事件(约900人被杀,3000余人受伤)的报复。今年7月,古吉拉特邦首府艾哈迈达巴德发生的爆炸案,是对该邦2002年发生的教派冲突中近1000名穆斯林被杀事件的报复。此次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中,有的袭击者还重提1992年巴布尔清真寺被毁的旧仇。自称对袭击事件负责的“德干圣战者”,以及声称对今年以来发生在新德里、班加罗尔、斋浦尔、艾哈迈达巴德等城市的恐怖袭击事件负责的“印度圣战者”组织,不管叫什么名称,不管它们之间是否有联系,几乎都能见到宗教极端主义的影子。
印度媒体报道此次孟买恐怖袭击的幕后策划者“虔诚军”,是1998年在克什米尔地区成立的宗教极端主义和分离主义组织。近二十年来,印度克什米尔地区一直都是教派暴力冲突的焦点地区。反政府组织有数十个,“虔诚军”是其中之一。今年6月以来,由于农民失地、物价上涨等原因,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群众与军警冲突,有数十名示威者被杀,引起更激烈的示威和冲突。教派矛盾加上经济上的原因,使形势变得更为复杂。
其次是贫富悬殊。社会不公的现象是产生暴力和恐怖主义的重要原因。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产生了数以千计的百万富翁和几十位亿万富翁,但至今还有1/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孟买有一半人口住在贫民窟里,另外一些城市也有40%以上的人住在贫民窟。
因失地或其他原因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达1亿以上,这支失业或就业不足的大军是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各种骚乱和冲突中,冲锋陷阵的多是这些失业青年和城市贫民。他们也极有可能被犯罪集团和恐怖组织所吸纳,最终成为这些组织的牺牲品。
三是反美反西方情绪。孟买恐怖袭击有明显的针对美国和西方的目的。恐怖分子选择五星级酒店和高级酒吧为袭击目标,因为那里是西方人经常出入的地方。而且,袭击者专挑美国人、英国人和以色列人加以杀害或劫为人质。这就使人有理由相信,这些人至少在思想意识形态上与“基地”组织的反美、反西方的思想是一致的,“基地”组织是否参与此次行动,还不能匆忙下结论。现在西方国家戒备森严,不易得手,而印度近些年来与美国越走越近,恐怖组织就利用了印度的防范疏漏下手。
孟买恐怖袭击将对印度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带来重大影响,也对地区形势带来重大影响,已经引起了印度与巴基斯坦关系的紧张,也引起了美国的关切和介入。更多的人意识到,重要的是痛定思痛,从事件中吸取教训。
其一,反恐必须标本兼治,消除产生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根源。此次孟买恐怖事件和以往的恐怖事件都说明,贫困和贫富悬殊以及社会不公是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教派仇恨是产生恐怖主义的温床,而不顾国家安全利益、只要赢得选举的党派政治,对反恐斗争起了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其二,对反恐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常备不懈。印度媒体披露了印度政府有关部门在反恐工作中的疏漏和效率不高。例如,袭击发生前已得到一些情报,但未及时处理和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事件发生后,反恐特种部队行动迟缓,9个小时之后才到达现场。在反恐行动宣布结束之后一星期,又在孟买火车站发现未引爆的爆炸物。
其三,反恐措施需与时俱进。这次事件反映出恐怖袭击的一些新特点。恐怖袭击选择金融中心孟买、信息产业中心班加罗尔、旅游胜地斋浦尔等,选择大酒店、火车站等,都可造成大的恐慌,给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新的措施跟不上就会让恐怖分子有机可乘。
这些教训,不仅对印度,而且对其他国家都是一种警示。(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