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东飞 湖南媒体人
“山寨”现象突出的本质原因,是经济、社会、文化的格局产生了变异和缝隙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央视名牌栏目《新闻联播》的一则短短新闻,让“山寨”一词登上了舆论的巅峰。
力挺与痛批都是在各说各话
面对山寨,舆论断成两截。在赞成者眼中,山寨是一种代表草根的非主流文化,是一种来自民间的创新力量,它因为挑战权威、反抗主流、主张平衡而饱含存在的价值和光大的意义。而在反对者看来,山寨产品就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山寨文化就是盗版文化、强盗逻辑。
为什么分裂如此明显,为什么共识荡然无存?其实,两种观点中的山寨本来就不是一种事物。力挺山寨者,更着意于文化意义上的“山寨现象”,比如韩江雪的山寨版《百家讲坛》、蜀山少侠的山寨版《红楼梦》,根本就谈不上盗版不盗版的问题。反对山寨者,更关注经济意义上的山寨现象,除了山寨手机,他们几乎将所有仿制品都称之为“山寨版”,甚至包括假药、三聚氰胺奶粉。这样一来,说山寨现象罪大恶极,似乎也无不妥了。
对于山寨现象的力挺与痛批,两方基本停留在各说各话的阶段。既然大家说的根本不是一件事情,简单地叫好或者愤怒地斥骂都无意义。但我们显然又无法对山寨现象视而不见,或许思考一番山寨现象何以如此风行,比自划牢笼的弹赞本身更有价值。
谁让“山寨”一举成名
“存在即合理。”此处的合理不是一个道德判断,而是一个事实判断,不是指存在的东西都正确,而是指存在的东西都必有它之所以存在的条件。山寨现象当然也逃不出这样一个判断。
有人说,山寨现象的盛行是因为山寨产品的狼性本质使然,它们目标专一、手段灵活因而容易得手。但是像网友自办春晚、自创讲坛、自拍红楼之类的山寨现象,更大的意义在于表明一种主张和立场,本身无意于、实际也不可能挑战春晚、百家讲坛或原版电视剧。“狼性”在这些山寨现象身上,可谓踪影全无,但你却不能否认他们的“火”。
新事物往往在旧体系之中萌芽,而且旧体系的弊端往往是新事物的营养。山寨现象的风行,更需要到它们的竞争对手那里去找原因。以山寨手机的泛滥为例,其根源既非山寨手机本身的品质出众,更非民众故意轻慢品牌手机,实在是因为手机市场为山寨机创造了生存乃至壮大的空隙。国外巨头的产品,价格与品质一样高不可攀;国内厂商价格想要与国际接轨,品质却远远未必。山寨手机品质不出众但价格低廉,甚至在某些功能和外观设计上,最能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如此一来,实在怪不得民众临阵倒戈。
“正统”应向“山寨”学习
我们必须承认,经济领域的某些山寨现象确实存在侵权违法的原罪。但这种原罪无需扩大化到所有的山寨现象,尤其是单纯的山寨文化现象。要知道,赞成山寨文化并不意味着假冒伪劣可以因此逃脱惩罚,反对山寨现象也不代表草根对主流话语的挑战会因此偃旗息鼓。
从这场讨论中得到最大收获的,应该是山寨产品、现象、文化的竞争对手,以及经济秩序和社会、文化秩序的监管者。山寨的突然崛起,不是山寨本身具备了战无不胜的基因,或者民众转瞬之间改变了态度或立场。本质的原因,是经济、社会、文化的格局产生了某种变异和缝隙,内生的力量促成了山寨的崛起。设若正规的手机厂商能够满足公众对低价、高质、时尚的需求,则山寨手机必无立锥之地。当公众对名家大腕的意见,需要靠掌掴的途径来表达的时候,山寨版百家讲坛的出现也就并不奇怪了。
从山寨现象中看到自身的问题,甚至不耻于学习山寨现象的某些创新之处,这是主流、精英、正统们面对山寨现象的应有态度。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消除山寨现象存在的土壤,并促成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完善,这也是山寨文化的最终意义和价值。
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