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刘飞
“2008年决定基金业绩的是仓位。”在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内部投资交流会上,该公司投资总监如是表示。
事实上,国内自证券投资基金诞生以来,仓位管理就是重要的风险管理方法。以三季度基金投资业绩为例,根据财汇资讯的统计数据,三季度区间业绩排名前十的基金,股票仓位平均只有16.4%,而区间业绩排名后十的基金,股票仓位平均数为82.7%。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对仓位的积极主动管理,使其投资期限呈现散户化特点,大体来看,在去年的大牛市中,基金仓位普遍较高,而在今年股市转熊后,基金就迅速降低仓位,一些股票型基金的仓位甚至下降到法律规定的60%下限。
财汇数据显示,2007年底,226只偏股型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80.62%,而2008年三季末,这个数字降至70.05%。其中,只有37只基金提高了股票仓位,其余189只基金均减少了股票投资,并且有23只基金减仓幅度超过30%。
不过,基金公司人士则认为这是由国内投资者尚不成熟、整个基金行业也不成熟决定的。在上周深圳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就表达了对现状的无奈:“我们一直在做积极的仓位管理,尽管这是国际资产管理公司所唾弃的。”
赵学军表示,嘉实海外以MSCI为基准,这样的产品全球大约有34只。除嘉实海外,其余产品的股票持仓比例基本上是在90%~95%之间,但嘉实海外却一定要做仓位管理,就是在合同所规定的60%~95%的范围内调整仓位。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更缺乏对投资风险的设想和安排,对基金的选择是偶然的。因此,仓位管理是国内基金公司必须要做的另外一种风险管理。
但是,作为国内股市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基金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市场的方向,基金仓位变化更成为市场判断机构投资者动向的重要风向标。业内人士认为,基金的仓位管理看似对投资者有利,但对整个股市而言,却可能成为加大股市波动的“罪魁祸首”。不过,正因各方面的不成熟,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建设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第七届基金论坛上也再次强调,不会因为国际金融动荡放缓而停止机构投资者的步伐。(王艳伟)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