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确定的总投资达4万亿的扩内需、促增长十项措施。 中新社发 ANP 摄
中新网12月8日电 香港《大公报》12月7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国务院决定到二○一○年底约需投资四万亿元。这些钱如何用,应该听取各级人大与各地民众及企业界人士的意见再行决定。不然,完全由各级官员自行其是,可能会使这次抗海啸,成为中国历史上另一次的“洋跃进”。
文章摘录如下: 十一月二十日和二十五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的看法与建议。
这次会议虽然暂时还不会形成很明确的决定与决策,但这无疑是中国政府在应对金融海啸中最为重要的一次会议。因为要如何正确稳妥地应对金融危机,不应是靠少数人的经验,靠少数人的智能就可以做出正确决策的。像国务院决定到二○一○年底约需投资四万亿元。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一千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二百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四千亿元。这些钱如何用,应该听取各级人大与各地民众及企业界人士的意见再行决定。不然,完全由各级官员自行其是,可能会使这次抗海啸,成为中国历史上另一次的“洋跃进”。
为了抵御横行世界的金融海啸,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和出现大的波动,最近中国政府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努力稳定出口的同时,出台更加有力的措施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扩大内需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月九日,国务院宣布未来两年投资四万亿元,主要用于加快铁路公路、农田水利、住宅等六大领域的建设,以扩大内需,保证经济的增长。
但是,从现有情况看,各地政府均将资金集中于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用于民生的投资不多,这也引起了专家及各方面对消费预期的更大担心。在投资方向上,各地项目十之八九集中在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城市交通、电厂扩建、油气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而鲜有民生项目,如教育、医疗等,若有也只在计划书中以概括性的表述一笔带过,其投资占比往往不超过百分之十五。
其次,在资金来源上,按照目前中国的法规,地方政府不得举债。所以,以土地金收入投资、企业银行贷款和延请民间资本合作是地方政府筹措资金的三种通行方式。如果银行贷款松开口子,有可能诱发通货膨胀。而政府过分依赖土地金收入,又是造成房价高企的主要原因。
其三,国务院要求抵御金融海啸要做到“快重准实”,这不应该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的“数字游戏”。在国务院开会后的一周内,各地政府纷纷宣布大规模投资计划,投资总额已超过十万亿,光是云南一省,就报出五年投资约三万亿的蓝图。又过了一周,更多的地方政府跟进,各地的固定资产投资数字已经膨胀到十八万亿元。这些天文般的数字,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具体投向何方,哪里些是政府投资,哪里些是银行贷款,哪里些是所能动用的社会资金,哪里些是本身就要投资的,哪里些是应对金融海啸而新增的,没有人明白。解决金融危机要把钱花在实处,花在老百姓的身上,这就需要老百姓来出主意,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受到老百姓的监督。
抗击金融风暴的一个重点,应该是为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基本稳定。中国的人均GDP在二○○七年达到了二千四百美元左右,比一九七八年增加好几倍。另外一方面是在控制收入分配差距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方面,在采取多种政策包括取消农业税,给种粮农民进行直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条件,实行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城市低保水平,提高离退休工资人员水平。最近的十条措施对增加居民收入也给予了特别的强调。因此扩大内需,首先要保障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去年中国的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分配比为一比三点三比二点八,居民收入小于企业所得。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已由二○○○年的百分之五十一点四,降为三十九点七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一路下滑,从一季度的九十四点八跌至三季度的九十三点八,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下滑,这是二○○五年以来的首次。
国家专门新增一千亿元投资,主要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非常突出。资金的具体安排主要为六个方面的民生工程:一是用于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安排了一百亿元;二是用于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了三百四十亿元;三是用于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了二百五十亿元;四是用于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安排了一百三十亿元;五是用于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安排了一百二十亿元;六是用于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安排了六十亿元。六方面总共分解为四十个左右的分项。这一千亿元加上用于灾后重建的投资,总计可以带动投资总规模达到四千亿元。中央政府已确定,从明年一月起,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百分之十左右。
但是,中国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往往还很不足够,每次一谈到刺激经济需求,就是修路、建桥、建楼房,而没有把钱花在百姓的身上。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巴西、印度等国基础设施要比中国差。但是,在二○○七年中国在健康医疗、失业保障等方面的花费占中国GDP的二点四个百分点。比较而言,巴西仅在健康医疗领域的投入就占了GDP的百分之四点七。此外,中国在教育上的投入占GDP的百分之三,而巴西是五点四。
中国政府以“快重准实”应对金融海啸,政策在短期内一步到位,将有效遏止内地经济快速下滑的趋势。但是,应对金融海啸不应只是盲目地看投资与经济增长,更要切实保障民生与人民的基本生活。胡锦涛在十一月二十九日的政治局学习会上强调,推动科学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把发展成果体现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科学发展才能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鲁力)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