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北京拟延迟处级以上女干部退休年龄网上求意见
北京市政府在网上征求群众意见,拟推迟处级以上女干部以及女性高级知识分子的退休年龄。从男女平等这一基本国策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是,如果以女性干部的“级别”来确定一项重要的劳动政策,怕是欠考虑,很难与公平正义的理念相吻合。
男性与女性公民的工作年限,与其工作的性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强度、贡献等有关,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身体状况。人的身体状况千差万别,影响工作年限的因素也很多,政策制订者只能取平均值。一直以来,为什么把50岁、55岁或60岁作为退休的年龄界限呢?就是因为人到了这一年龄段,已经过了最佳的工作时间,体力与精力开始走下坡路,所以有退下来休息一说。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的平均体力和精力实际上比过去大大增强了。现在许多60多岁的男性或女性,身体状况照样不比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差。在欧洲一些国家,把职员的退休年龄定在68岁,已为公众所认可。总之,官员的级别与身体好坏并不成正比,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老天爷是公平的,不会因为某人是“处级以上”,就让他的身体和精力倍儿棒,能够比别人多工作几年;也不会因为某人的级别低到“股级以下”,就特意让他不到50岁就丧失了继续工作的能力。
从工作性质上说,官员的级别似乎也与退休理由靠不上边。社会上有些工作确实需要一些有经验、有积累的人去完成。比如医生,经验越丰富越好;比如教师,无论大学教授还是中小学教师,年龄大的有时更受欢迎。再比如科研人员,在一定的年龄极限内,是能够发挥很大作用的,过早退休,实在是一种浪费。假如按照级别区分,有的医生可能什么级别也够不上,有的中小学教师的“级别”远比不上机关里的一名科员,有的科研人员压根儿就与级别不搭界……就是因为没有级别或者不到“处级”,他们就要比“有级别”的人提早退休,这恐怕不合情理。难道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劳动政策非得用“级别”这个东西做标准吗?
规定“处级以上女干部退休年龄”,从社会进步、观念更新、文明普及和公平正义来说,更有可能产生负面效应。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在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设民主政治,革除“官本位”的旧意识,限制和监督官员的权力,改善官员和民众的关系。现代社会,“官本位”的现象越少,各界人士的积极性越高,和谐氛围越浓,官民的矛盾越轻;反之,公仆意识越薄,民主作风越稀缺。劳动政策是针对所有民众的,即便是一项干部退休制度,也应该平等对待所有干部。这不仅是实际需要,也是一种政策导向和价值导向。因此,轻易用“处级以上”当尺度,某种意义上中强化了“官本位”意识,践踏了公平公正原则,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
多听听群众意见吧,政策不能为一部分人作特殊考虑,政策要体现民意,体现政策制订者的理念和智慧。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