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想成为第二个中国,而是有我们自己的发展路线和发展规划” 中国龙、印度象,这是西方媒体对亚洲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冠以的称号。
当2008年1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访问中国时,西方媒体的标题赫然在目:“龙象能携手共舞吗?”
中国和印度,同为“金砖四国”成员,共同代表着国际社会新兴国家的崛起力量。
另一方面,地缘的接近性、体制的差异性,也使两国始终处于被拿来进行比较的风口浪尖。
不管有没有可比性,互为邻国的中印注定要在相互审视以及自我审视的道路上,寻求各自最适合的发展模式。而这又往往是一个颇为微妙的过程,就像朋友走近了、相处久了,既有共性的和谐,亦难免差异的碰撞。
在穿着纱丽的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琪女士眼中,拥有1000多公里边界线的中国和印度,究竟该如何相处呢?
中印在同一条船上 370亿美元,这是2007年中印双边贸易总额,而这一数字很可能在2008年被突破。
“我们已经提前两年完成了到2008年达到200亿美元的贸易目标,2010年贸易额达400亿美元的目标看来也将提前两年实现。”今年年初访问中国时,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充满乐观。而辛格此行的重要目标之一,亦是进一步扩大印中经贸合作。
作为当今世界上两个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和印度彼此的利益依存度和相关度越来越大。但是,利益不等同于情感,对部分中国人而言,印度似乎并不是一个对华特别友好的国家。
《国际先驱导报》:您最早什么时候来中国的?中国给您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呢?
拉奥琪:我1986年就因公来到中国了,这二十多年来,我可以说是见证着、感受着中国的发展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这些年取得的巨大发展令人惊叹。走在城市里,你可以感觉到处处都日新月异。
《国际先驱导报》:2008年您在中国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呢?
拉奥琪: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它完美地展示了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在奥运会进行过程中,北京展现出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对各种事件的应对能力,一切有条不紊,这很难得。
《国际先驱导报》:根据我们与天涯社区的一项调查,对大多数中国网友而言,印度是对中国发展影响最大的邻国之一。但很多人也觉得印度不是一个很友好的邻国,您觉得造成这种“不很友好”印象的原因是什么?
拉奥琪:你们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吗?很遗憾听到这些,我觉得这很难理解。这说明两国的交流和了解还不够,以后应该进一步增进相互理解。
总体而言,我认为中国和印度是同一条船上的两个伙伴。我们两个国家都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数共占到了世界人口的40%左右。印中两国取得物质繁荣、使两国人民摆脱贫困,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脱贫项目。20世纪90年代初时,两国的双边贸易微不足道,但现在贸易已经成为了双边关系发展的驱动力,中国已经跃升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我们在发展的同一条船上。
我们需要全方位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尤其在中印关系问题上需要开阔的视野,需要有战略观和大局观。印中两国的发展除了给两国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外,也会影响世界进程。如今,中国和印度在手机产业、制造业、信息产业、医疗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合作,两国人民也都真诚地希望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我相信两国未来会有很好的、进一步的发展。
两国正“诚意合作”边界问题 虽然中印经贸往来在不断深化并发展迅速,但长期存在的中印边界问题或许正是影响两国人民情感的症结之一。
2008年11月8日,印度外长慕克吉访问中国藏南区达旺(印称“阿鲁纳恰尔邦”)时,再次宣称印度对达旺拥有主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随后指出,中方对印方不顾历史事实的言论深感遗憾。
《国际先驱导报》: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国网友最关切的内容之一,在您看来,边界问题会对未来两国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拉奥琪:如果是在20多年前,恐怕谈及印中关系,必定绕不开边界问题。但是,现在得益于两国领导人明智而富有远见的决定,我们能够就许多问题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内容涉及的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流、军事合作等。双方关系日益宽广、日益深化。
今年1月,辛格总理访问中国,和中国领导人不仅讨论双边问题,还讨论了地区和全球性问题。辛格总理的访问是印中关系史上的里程碑。你可以看到,现在两国关系正在日益成熟。事实上,在解决复杂的边界问题方面,两国正展开非常有诚意的合作。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双方真诚的努力,继续强化边境地区的和平和安宁,并最终使边界问题得到公平、合理地解决。
印度没想在太空追赶中国 今年9月25日,中国神七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世界各国对太空计划的关注再度升温。而此后便传来了印度舆论要求政府加大航天投入、“务必超过中国”的声音。
印度《新德里早报》甚至分析建议,中国最快将于2020年登月,印度要超过中国就必须跨过近地轨道的载人航天阶段,直接瞄准载人登月。11月14日,印度成功发射了“月船1号”探测器,并继美、苏、欧之后第四个将国旗送上了月球。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神七的成功,好像让印度急于追赶中国的成就。
拉奥琪:我祝贺神七的成功发射。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在任何领域的共同发展都不是对立的,因为前面讲到,我们是同一条船上的发展伙伴。一方面,印中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并且由于地缘的关系,两国面临着相似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发展成就自然会启发其他国家。印度也在向中国学习,看到中国发展得这么好,我们就吸取中国发展的经验,因为我们也想发展得越来越好。
其实,印度的航天航空事业很早就起步了。上世纪60年代我们就建立了火箭发射台,迄今已积累了多次发射火箭、人造卫星等的经验。印度在太空领域的探索不是追赶中国,而是和中国一起有所发展。印度不想成为第二个中国,而是有我们自己的发展路线和发展规划。
《国际先驱导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印度很多媒体渲染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在军事领域的发展会威胁到印度,您对此怎么看?
拉奥琪:印度是一个表达自由的国家,任何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事实上,印度的大多数媒体都致力于印中两国的和平和友好,不能只看到一小段报道就以偏概全。西方很多报刊往往选取印度媒体上一小段批评中国的报道大做文章,我们要理性、成熟地看待这种现象。我认为两国媒体间也需要更多的交流,继续营造健康的对话环境。
中印青年人应扩大交流 如何消除两国人民情感上的隔阂?拉奥琪大使说,身为一位母亲,她更关心两国之间教育领域的合作,更看重青年人之间的交流,毕竟两国关系的未来是由这些人创造和维护。
《国际先驱导报》:您认为中印两国人民应该如何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呢?
拉奥琪:除了两国政府之间、民间商业界以及媒体的交流往来,我想重点强调一下印中年轻人的沟通和了解。未来发展需要年轻人去创造,对于印中两国的青年人而言,他们更好奇彼此国家到底是什么样,那里的人是什么样?那里的事情又是怎样的?
我们应该更亲密地去发展彼此的关系,在教育领域扩大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我们要让年轻人理解两国社会差异的原因,使他们能够站在一种哲学的高度上相互理解,并寻求未来的更好发展。
我在中国工作这么长时间以来也发现,中国很多年轻人通过电视屏幕看到印度时经常感慨:这么多不同的面孔,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国家!与此同时,印度也有很多年轻人对中国的城市化建设着迷,他们对中国的发展非常感兴趣。这些都说明,在教育领域进一步扩大交流是多么的必要。
我的手机铃声是《茉莉花》 《国际先驱导报》:作为印度驻华首位女大使,您觉得自己处理问题时和男性外交官有什么区别吗?
拉奥琪:没错,我是印度第一位驻华的女大使,其实自己感觉和男性外交官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我觉得身为女性,我在这样的职位上会更加勤奋、更加努力。我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休息的时间很少。
《国际先驱导报》:您来中国这么长时间,有没有中国朋友?
拉奥琪:有,但是不多,我不懂中文。我平时喜欢写诗,有时会被刊登发表出来,王蒙先生曾经翻译过我写的诗歌。虽然未曾谋面,但他是我非常崇拜的中国作家,他翻译了我的诗歌让我非常开心。
整体来讲,我对中国的音乐、文化都非常感兴趣。我最喜欢的歌曲是“茉莉花”,我的手机铃声就是这个。我还喜欢很多中国民族的、有特点的歌曲,虽然叫不上名字,但一听就很喜欢。我在感受着这个国家的文化,也在学习和理解它。
《国际先驱导报》:您对未来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有怎样的期待呢?
拉奥琪:我希望两国合作和交流的领域能够进一步扩展,我对此也很乐观。随着印中两国国际地位的共同提高,相互的对话和交流必定会更加频繁。只要两国能够冷静地、本着建设性的对话取得更多理解,我相信未来两国的发展会更好。
编后语:访谈结束后不久,11月26日的孟买发生了连环恐怖袭击事件,数百人伤亡。10天后,“携手-2008”中印陆军联合反恐训练在印度贝尔高姆地区正式拉开帷幕。据印度亚洲通讯社报道,中印两国还将在12月首次在印度领土举行联合军演,以增进两军的友谊。
另一方面,11月18日的印度《前线》杂志又传出杂音:“印度已在中印边境附近开凿隧道,防备中国。”
看来,作为唇齿相依的邻居,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共同利益并减少摩擦,仍然任重道远。(见习记者邓媛)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责任编辑:陈天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