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开打能源争夺战
工业重型化引发能源“大后方”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之忧
本报记者 张庆源 北京报道
在一份协议面前,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开心地笑了。
这份协议是王最近与内蒙古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任亚平所签的《山东省与内蒙古签署能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按照该协议,山东梦寐以求的“蒙电入鲁”将向前迈进一大步:双方一致同意,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尽快开展“蒙电入鲁”工程的前期工作,共同研究和确定“蒙电入鲁”通道、送电电源点的相关方案,实现“十二五”期间向山东省送电的目标。
“‘蒙电入鲁’一旦实现,将对山东发展重化工业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山东省社科院一位专家说。
不仅如此,本报记者获悉,山东还在酝酿支持一批有实力的能源企业到内蒙古投资,在当地打造山东的能源基地。
无独有偶。本报记者获悉,最近几年来,环渤海其它城市为了满足整个城市尤其是发展重化工业对能源的需求,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相临近的外省。
如北京市政府正在强力推动京能集团在内蒙古投产30万千瓦的辉腾锡勒风电场,专供京城。同时,京能集团内蒙古岱海发电公司二期火电也将准备投产,届时,这条从顺义进京的送电专线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40万千瓦,成为京城东北部的电源支撑点。
“发展就是燃烧。”这一各地倚重的发展要则,被批评甚至声讨,而这条有些过气的发展法则,却明确引出了另一则道理:燃烧需要能源。
眼下,在环渤海各省市加快渤海湾重化工业布局的同时,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出来,于是,各省市在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开始把触角伸到省外。
一场能源争夺战也由此在环渤海地区激烈展开。
争食内蒙古
内蒙古成为环渤海省份能源争夺战的主战场之一。
在内蒙古周边的环渤海省份“吃不够”,而内蒙古又“吃不了”的情势下,内蒙古对此区域的其他省份而言,不亚于一个“能源新大陆”,周边省份都将内蒙古划为自己的战略能源储备地,这尤以京津冀地区的需求更为明显,而在能源品类上,又以煤炭最为抢手。
内蒙古煤炭远景储量达到了1.2万亿吨,这样的容量仅次于新疆,居于全国第二位。与此同时,内蒙古具有建设大型以及超大型坑口电厂的绝好条件。2007年,内蒙古全区外送电量685亿千瓦时,成为全国外送电量最大省份。此外,内蒙古目前已查明煤炭资源矿产地446处,查明和预查资源储量6763.4亿吨,其中422处煤炭产地的2892亿吨查明资源储量已进入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库。
环渤海地区看中的还有内蒙古的油气资源。如内蒙古海拉尔油田探明储量6亿多吨,现已开始进行大规模开采;而内蒙古区内天然气探明储量也超过1万亿立方米,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已供应华北14个大中城市,其中环渤海的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就是其中重要的“输入地”。
脚下是这样的资源高地,内蒙古的投产机组开始迅猛增加,导致区内的“窝电”现象开始慢慢加剧。目前内蒙古全电网统调总装机容量为2867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约1/4,电力“供过于求”的态势持续显现。
而对于环境和资源承受能力已经超载的环渤海地区来说,重化工的火线上马更加剧了煤电油气等能源的需求量。而日益膨胀的城市化,也同样加剧了环渤海城市对于能源的依赖性。
在上述山东与内蒙古的协议内容就包括:在送电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内蒙古愿意向山东省提供优质、廉价和清洁的电力资源;在供电可靠、安全、经济的前提下,山东省愿意接受内蒙古自治区输送的电力资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还同时表示,将鼓励和支持山东省有实力的能源企业到内蒙古投资,建设能源基地,并将此优先作为“蒙电入鲁”的电源点。
而根据华北电网“十一五”规划,2008年北京电网也通过“万全—顺义”接受内蒙古电网的输送的电力2000兆瓦。而从总体来看,北京光京能集团就已经在内蒙古斥资数百亿在内蒙古打造火电厂,以缓解北京的用电紧张问题。
发生在环渤海之外的争夺战
这其中,北京作为环渤海的最大城市,资源需求量自不待言。
根据《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北京方面表示,在电力需求方面,将“通过合作、共建、直接投资建设,掌控外部电力资源,北京市力求到2010年,在内蒙古、山西、河北、宁夏等地掌握80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资源,强化北京电网的电源支撑”。
北京发改委能源发展处处长高新宇介绍,在“十一五”期间,北京京能集团将通过“资本换资源”的方式,在内蒙古投资10亿元建设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项目。
而为了增加北京电网的外受电力,北京市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印春表示,北京市规划在“十一五”末建成“晋东南-石家庄-北京东”的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新建1000千伏北京东变电站1座,增加变电容量3000兆伏安,将山西煤电基地的电力输送到京津唐电网上。
在天然气方面,北京市表示将“尽快实现天然气多气源供应”,完善陕京二线输气工程;而且强调要“抓紧”建设唐山曹妃甸液化天然气(LNG)一期工程(600万吨/年),“十一五”期末力争实现西部气源和东部天然气的“两方供应”。
除此之外,煤炭资源依旧是各方着力的重点。
北京市表示将加强与内蒙古、山西、河北等产煤基地的区域合作与联系,支持京能集团、京煤集团等能源企业控股、参股外地煤矿,通过资本掌控资源,确保煤炭供应安全。
河北省也在行动中。在其“‘十一五’能源规划”中,河北明确表示将加强与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的合作,重点推进“冀蒙”煤电合作项目,缓解本身的煤炭需求矛盾。与此同时,加快陕京一线、二线联络支线建设,实现廊坊、沧州地区与国家干线网络的对接。依托冀宁线加快衡水地区的天然气管网建设,将适时启动“北京-唐山-秦皇岛”天然气管道建设,规划建设山西应县至张家口天然气输气管道等。
谨防重复建设
在这场激烈的交恶中,北京与河北之间选择了能源争夺竞合模式。
从双方的能源开发合作方式上看,京冀两地开始进入自己的能源地理新角色。时下,河北正逢重化工业大踏步发展之时,而北京肇始于申办奥运成功后的产业结构转型也对自身的能源消费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双方的合作,一方面使河北的传统能源产业体系得以完善,并且让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定向市场机会;另外一方面,北京也得到了自己最具地利优势的能源提供地。
根据北京和河北两省市签订的合作备忘录,在电力开发合作方面,将积极推进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河北抚宁电厂,据悉,此电厂项目目前已列入国家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能源专题规划。
在京冀备忘录中列明,两省市与中石油合作,共同推进唐山曹妃甸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600万吨/年)建设,北京也将通过这个项目,从海外引进优质天然气,在曹妃甸进行液化,然后通过天然气管道运到北京。该项目总规模为1000万吨/年液化天然气,分两期建设,一期600万吨/年,二期400万吨/年,全部工程计划将在2013年建成。
双方联手的新意还在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拓展,双方合作并争取国家在河北境内布点建设生物质燃料乙醇项目,以供应北京车用乙醇汽油消费市场;作为互惠的条件,北京市也将积极支持河北省企业参与北京的重大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竞标。
不过,山东省社科院专家忧心忡忡地向记者提醒,目前,各省在外地投资的电厂仅仅是为了供应本省,“为什么不能同时供应其它省份?明明还是恶性竞争。”
他担忧的是,目前环渤海地区上马重化工的力度加大后,会更加注重在外地建造能源大后方,而这必然又要引起更加严重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大家都有自己的能源大后方,这还了得?”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