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天津日报

危改,圆了百姓住房梦(组图)

《天津日报》1994年1月29日报影

  河东区中山门旧景

本报记者 孙惠英

  秋日暖阳,洒在北洋新里居民小区楼间的休闲长凳上。

  阳光下面,一群悠闲自在的老人,正坐在这里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天。

  76岁的史学权大爷,是这里的老住户,过去,他一家五口就住在这片被称做北洋工房的危陋平房里,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原是1920年建的旧工棚,历经洪水地震、墙体碱蚀、椽檩糟朽后,已经成了路比院高,院比屋高的“三级跳坑”房,而每家每户的生活区域更是狭小,门挨着门,只能在自家的窗下放炉灶、储冬煤、存泔水。
平时晴天还好,只要一下雨,不仅连饭都做不成,街上的水还一个劲地往屋子里灌。

  可那时,经历过地震灾害的天津老百姓,有许多人还住在“临建”里。建新房安置临建棚里的老百姓,成为全市的头等大事。史大爷盼望着,等有一天拆完了临建棚,就轮到“北洋工房”,那样自己便能告别“三级跳坑”,住进新楼房了。

  1985年3月,终于有好消息传来,市政府当年为人们住房改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改造“三级跳坑”,建几座七层高的新楼房。史大爷一家和这里的居民兴奋极了,大家喝过与老宅告别的酒不到一年,就敲锣打鼓放着鞭炮搬进了已改名北洋新里的新居民区,住上了五楼一套足有四十多平方米的偏单,不仅有了明亮、宽敞的卧室,还有了自己的厨房、厕所,一家人别提有多高兴了。

  可在那个时候,还有很多人却难走出低矮、拥挤、阴暗、潮湿的陋室,很多人怀揣梦想,最难圆的还是这祖祖辈辈安居梦。至1993年底,天津市市内六区占地两公顷以上的成片危陋平房还有738万平方米,居住着占全市人口近四分之一的老百姓,许多家庭更是老少三代同居一室。这些房屋夏季闷热、雨天淹泡、冬不保暖,公用设施相当落后,居民生活极为不便。而南市、谦德庄、西广开、中山门、王串场、芥园道等27个人口稠密、房屋破旧的大片地区,道路窄、人口密、基础设施相对更差。

  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最大的企盼,也是群众利益最现实、最集中的体现,没有安居,难以立业。尽快改造危陋平房便成为了当时天津市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成为了党和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

  1994年3月7日,天津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把力争用5到7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市区成片危陋平房改造任务列入“三、五、八、十”四大阶段性的奋斗目标。这一重大决策代表着全市900万人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反映着全市人民要求提高生活质量的共同心声。于是,大规模的危陋平房改造便从此拉开了帷幕。

  按照当时既定的“拆一补三”原则,全市总共要拆迁700多万平方米,新建住房2400万平方米,工程规模之大、困难之多都是空前的。因此从决策制定到组织实施,从整体推进到重点突破,全市人民上上下下齐动员,同心协力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打,一关一关地闯,一年一年地拼,走过了一段又一段艰辛的历程。就是现在人们回忆起当时大规模危改的情景,那一幕幕令人震撼、感动的场面仿佛还在眼前:为了配合大面积拆迁,广大群众顾全大局,主动搬迁;当谦德庄、南市、中山门等一个又一个难点大片从天津的版图上消失的时候,全市上下精神振奋、信心坚定、士气高昂;当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绿地相继出现的时候,人们为自己家乡的巨变欢呼雀跃、无比自豪;当一户户居民告别破旧的房屋、搬进宽敞新居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激动得流下眼泪……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时间一年一年过去,城市一天一天变样。平房少了,高楼多了;路变开阔了,桥梁增加了;住房变大了,小区变美了;城市延伸了,环境变好了……

  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从1994年到2004年的10年间,天津已累计拆除各类危陋房屋1869万平方米,新建住宅4965万平方米,使163万居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至此,天津的危改工作按照既定的目标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这一工作却还远远没有结束,就在百万居民喜迁新居的时候,还有一些仍住在分散危陋房屋里的民众等待着居住条件的改善。进入新世纪,城市住宅建设步伐继续加快,中高档商品房的开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被提上了继续改善广大城市居民住房条件的议事日程。特别是加快推进市区分散危陋平房拆迁改造,成为了目前新形势下改善民计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近几年天津市二十项民心工程的重中之重。

  回首改革开放30年,人们感触最深的事情之一就是住房条件的改善。从改造三级跳坑、危陋平房改造、集资建房到商品房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不仅是老百姓住的房子越来越宽敞,质量越来越好,装修越来越漂亮,变化更大的则是两种住房体制、两种生活方式。随着福利分房制度的结束,一个新的住房时代开始了,房子也已经不再只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而是一种生活标志,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因为,人们很容易就可以感觉到,宽房大屋及居住半径的延长,正带动着交通、环境、消费等诸多方面的升级与改进,传统的生活方式也正逐渐被日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替代。

  但无论岁月怎样消逝、生活如何改变,留存在人们记忆深处的一种经历与感动仍会时时让人感慨而难忘。就是今天,如果有人走进北洋新里居民小区,问起这个小区的来历,这里的老人们都会指给你看那一排6间依然保留着的“三级跳坑”北洋工房,看那一块立在楼群中的纪念石碑,讲着他们那一代人关于房子和生活的故事……

  摄影 陈国兴 傅桂钢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