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曾这样描述连云港的前景:“海州(连云港当时名)今已定为东西横贯中国中部大干线陇海铁路之终点。海州又有内地水运交通之便利,如使改良大运河其他水路系统已毕,则将北通黄河流域,南通两江流域……”在孙中山眼里,连云港市毫无疑问应该是一个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大港口城市。
如今,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这里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这里有田湾核电站;这里正在建设30万吨级深水航道……连云港人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向着国际性的海滨城市、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前进,致力于在中国东方海岸线上打造出一座特大型的海港中心城市。
把握机遇 迎头赶上 尽管早早就进入发展规划的视野,但一直到改革开放前,连云港市都没有获得真正的发展机会。虽有港口,但规模不大,只算是“小码头”,至于城市,更被称作“小县城”。一个“小”字,让连云港当年的窘状如现眼前,然而,硬邦邦的数字,却让人们直观地领略了30年的巨变。
1978年连云港市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0亿元出头,2007年这个数字达到618亿元,足足翻了将近60倍。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1978年的273元提高到2007年的13254元,增长了47倍多。
连云港港这个“小码头”,2007年完成吞吐量8507万吨,是1978年的13倍,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200.3万标箱,跻身集装箱运输全国沿海十大港口、全球百强港;2008年更是将迈进吞吐量过亿吨、集装箱过300万标箱的亿吨大港行列。从仅能容纳万吨货轮、仅有几个码头,到现在30万吨深水航道开始建设、“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呼之欲出,连云港港一步步向“大港”目标迈进。
改革开放初期,连云港市对外经济往来和交流几乎空白。如今,这里已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12个开发区,是江苏三大国际商务中心之一,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此投资兴办了3000多个项目。30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3亿美元,仅2007年一年就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38亿美元,相当于1984年的116.9倍。
2007年连云港经济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34亿元,完成财政收入23.0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9亿美元,分别是1986年的1689倍、1536倍和301倍。
目前,连云港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贸易关系,出口产品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连云港市外贸进出口额32.53亿美元,相当于1988年的544.9倍,其中出口18.47亿美元,相当于1988年的440.7倍。
不过,连云港市市委书记王建华坦言,连云港市虽然早在1984年就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但发展的步子一直没有其他开放城市快,“纵向看我们发展的成绩还不错,但横向对比,连云港市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没有发挥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正是有危机感,连云港人近年来一直是“跑着走”。在最新的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中,连云港的地位再一次受到国家和江苏省的肯定,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于连云港人而言,这毫无疑问是又一次大发展的良机。
合理布局 以港兴城 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合理的规划,如今连云港市的蓝图已经绘制出来:港口作为连云港的核心战略资源,是整个规划的核心所在。
连云港176公里的海岸线上,有42公里深水基岩岸线,不仅可以建几百个万吨级码头,而且还通建多个10万至30万吨的码头。连云港市发改委委员王仁和说,根据这个指导思想,连云港要建设“一体两翼”的组合大港,以此拉动临港产业、带动城市发展,建立“一纵一横”产业走廊。
王建华说:“具体到哪些产业布局在哪边,我们都是考虑好的。一横就是沿海产业带,主要是打造临港产业基地;一纵就是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打造都市型、环保型产业基地。同时,我们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来弥补落差。”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唐国海对此深有感触:“从2005年起,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企业构成了经济开发区的主体企业。这几年来我们每年投入都要20个亿左右,而过去那些年,总共投入不过20亿元。开发区为支持企业不断创新,每年还拿出五六千万元支持企业进行创新,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型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今年的金融危机,我们开发区内的企业受影响就不是很强。预计税收过亿元的企业将从去年的3家增加到8家。”
现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美国杜邦、日本三菱、德国大陆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落户,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中国建材集团等一批“国字号”大企业前来投资。本土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复神鹰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厂家,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也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风力机叶片生产和研发基地。
以港兴城,相关的配套基础建设一个都不能少。唐国海说:“以前客商来考察一次,回头率只有10%,原因在哪里?因为你各项配套基础设施跟不上。现在就没了这个问题,回头率一下就提高到百分之七八十了。”
无论是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其他地区,连云港人现在对于企业的选择有一套规矩,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是否符合产业布局”。王建华说:“我们对于企业是否符合产业布局十分重视,符合的要安排在明确的位置;不符合的绝对不要。”
现在,连云港的12个开发区,已经形成了功能配套、布局合理的园区发展体系,在海、陆、空、河兼备的多重交通优势下,最大可能的为汇聚生产要素提供了便捷通道。
多元发展打造海港中心城市 连云港市的另一大优势是优美的山海风光和江苏省唯一的海滨旅游资源。连云港人在着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打造自己美丽的城市。
2005年8月,关于一座海滨新城的国际招标竞赛拉开帷幕,国内外30多家机构给出了他们规划的海滨新城蓝图,王建华说:“我们从中选出了8家,然后吸收他们的优点,不断论证推敲,最终形成现在的规划。”
这个“一心三极”国际性海滨城市布局,以现在的新海城区、东部城区和赣榆城区为三极,在三极之间崛起一座海滨新城,成为未来城市的核心。
王建华解释说:“我们不能说因为要发展经济、发展工业,就不要环境、毁坏我们丰富的旅游资源。”连云港市选择企业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拥有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的连云港,目前也是全国污染控制最好的城市之一,2007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中,构建一个适合人居的连云港市被摆在和经济发展相等重要的位置上。唐国海自豪地对记者说:“这三年来,我们开发区没引进一个小化工,原有的一家,也已经迁离。”
中国沿海中部现代化的海港中心城市,这是连云港市给自己的明确定位。王建华说:“我们选择的是一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道路,要在经济实力、产业扩张、城市建设、对外开放、港口发展、县域经济、小康进程等方面谋求全面的跨越发展。连云港市要形成由舒缓别致的建筑群落、郁郁葱葱的生态廊道、浩浩瀚瀚的河口湿地、苍苍茫茫的城市森林构成的一个大尺度海滨城市,真正发挥其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枢纽作用。”
据新华社南京12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