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一名示威者在希腊首都雅典的一个着火现场抗议。雅典市中心地区的骚乱爆发于6日晚,起因是警察打死一名15岁少年。目前骚乱仍在继续。 |
读希腊神话时,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即许多战争的缘起皆为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而那些立场不一的神仙也常因一点小事大动干戈。如果说一个地区的神话可以反映当地一些潜藏的大众心理的话,那么从希腊神话里可以看出平静的湖面下时刻都可能有汹涌的波涛。一切都只需要一个契机。
不幸的事总是突然发生。本月6日,15岁少年因向警车投掷石块被枪杀,成为了一个“契机”。随着事态持续恶化,人们不得不承认:希腊的盖子已经捂不住了。
希腊现任政府已面临存亡压力。有希腊分析人士指出,“问题在于政府的经济政策、丑闻和冷漠”。希腊当前失业率已达7%,而经济增长率预期将低于2%。与之相应的是政府支持率的持续走低,甚至低于反对党。骚乱发生之后,各方更是将矛头指向政府。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一些力量在其中起到的“推动”作用。首先,公众对于希腊警察系统的出离愤怒没有得到道德与情感上的回应,警局只是说会严惩肇事警察,而在骚乱中公众围攻警局、警察回击、双方均有人受伤的消息处处可见。令人费解的是,连总理都出面道歉了,警察系统来说一句“对不起”,真的那么难吗?改变一下冷漠的形象,比街头对峙、掏出枪支更难吗?
希腊反对党及工会“推波助澜”的作用更不容忽视。骚乱在8日本有平静迹象,但一些左翼反对党呼吁继续游行;当众多骚乱参与者几乎忘记了事情的源起之时,成员占希腊劳动力半数的工会又开始组织全国罢工。大家都在义愤填膺,纷纷表达对现状的不满。可谁也不愿思索,国家如此乱下去,谁真能从中得到好处?包括“黄雀在后”的反对党,若能如愿执政,就不担心此次骚乱的“示范效应”会带来未来更多危局?如果真这样,希腊的下一任政府,仍难免被指“冷漠”。 (本报记者 赵夙岚) (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