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12月11日电(记者逯寒青)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如龙日前在拉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焕发出新的光彩。
马如龙介绍说,近30年来,西藏有关部门对流传于民间的戏剧、音乐、曲艺、民歌、谚语、故事等文学艺术积极搜集、整理,先后采录整理藏汉文资料3000多万字,发表有关藏族传统文化学术论文1000多篇,专著30多部。目前西藏已有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1位民间艺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有121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展开。西藏自治区政府和国家文化部先后命名了昌都地区芒康县等19个自治区级“民间艺术之乡”、两个自治区级“特色艺术之乡”和5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两个国家级“特色艺术之乡”、一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单位。此外,西藏文化部门还抢救、整理、出版了261部藏文古籍。
马如龙还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投入近7亿元人民币,帮助西藏修复开放了1400多座寺庙。
他说,在被列入“十一五”西藏重点建设项目的“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中,国家再次为其中的22项重点文物保护维修项目安排了专项资金5.7亿元,其中包括扎什伦布寺、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郞赛林庄园和古格王宫遗址等一批西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张勇)